举报
税吏撒该
2020-12-15 09:23:45
618次阅读
1个评论
   来自良院课程: A. 桑树可长高至30英尺,除了果子可作食物,树干是很好的建筑木材,【99】 难怪撒该可以爬上去等耶稣经过。
B. 虽然撒该想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但他个子小,很难从人群中看到耶稣经过。像他这样想看看耶稣的人多的是,其他人又怎会让开?从别人对撒该的议论到撒该自己的回答(路19:7-8),明显看出他并不受欢迎。如前所述(参第六课),税吏不但有权收税,他们还经常滥收税款作为报酬。撒该不但是税吏而且是主税吏,能够从税收中获利不少。可能就像他自己的回答,他“讹诈”了谁就还对方4倍,显示他可能曾经把每个人实际要缴交的税款增加4倍。不过,撒该却悔改,不但愿意把家产的一半分给穷人,而且愿意向他诈骗过的人偿还4倍,相信他家产余下的另一半会很快用完。
C. 是什么使撒该改变?当其他人都拒绝他,看他为罪人,耶稣却走到撒该所爬上的桑树下叫他下来,并且表明要住他的家(路19:5)。撒该经常被拒绝,别说耶稣是很受欢迎的人物,就算是普通人这样对他说、这样接纳他,也会让他得到很大的心灵安慰;更何况耶稣是弥赛亚,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神,要住在撒该的家,完全超乎他的所求所想。撒该本来只想看看传说中的耶稣,但耶稣却亲临他的家,为他带来无限喜悦(路19:6)。神对人无条件的接纳,是让人的生命能够改变的真正动力。
D. 但旁人所看到的撒该是罪人,并且惊讶耶稣竟然到他的家作客(路19:7),在他们心目中,耶稣应该像他们一样鄙视罪人。
E. 耶稣对撒该先是无条件的接纳,当他看见撒该走出信心的一步,愿意悔改,离弃钱财,耶稣就指出“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路19:9)。动词“到了”(egeneto)在原文用了过去不定时态,反映撒该的得救已在过去一个不肯定的时间发生了,并强调撒该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参路13:16)。救恩临到撒该的家,不是因为他的犹太人背景,而是因为他信心的回应。不论是犹太人,还是撒该的家人,都要个别地以信心回应神的拯救。当人被神感动,经历他无条件的接纳和赦免,家人也会渐渐因他的见証而愿意用信心回应神。
F. 耶稣的结论“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是用来回应那些议论他到罪人家里作客的人(路19:10、7)。他来世界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参路15:32、6)。在神面前人人都是罪人,都需要神的赦免和救赎。他可以到撒该的家作客,也可以到议论他的人家里,问题是他们是否看到自己灵里的不足,并且需要神的拯救?他们又是否愿意接纳耶稣,像耶稣无条件接纳人一样?

忠心比喻(路19:11-48)
4. 在路加的比喻里,每个仆人所得的大约是100个银币;在马太的比喻里,所提及的“他连得”是重量单位,视乎金属而定,一个他连得大概60-90磅,相当于6,000日的工资,而一天的工资大约是一个银币。1. 伯法其被称为绿色无花果之家,【102】 没有人知道伯法其真正的所在地,只知道与伯大尼很近。伯大尼在橄榄山东边的斜坡上,【103】 距离耶路撒冷约2-3公里(路19:28-29;参约11:18)。若经亚都冥坡由耶利哥上橄榄山,经过伯法其和伯大尼,再由这里下山(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东面,有汲沦谷相隔),过汲沦谷,耶稣可能就是从东面的门进入耶路撒冷
收藏 0 0
    2020-12-15 09:27:20
      麦克阿瑟牧师:寻求救主
    撒该是被全城的人所不齿的。路加福音十九章7节说,众人都称他罪人。不仅因为他是税吏,是国家的叛徒,这个“罪人”的称呼也表示他的个人品格,和大多数税吏一样也是卑鄙无耻的。
    主耶稣对税吏有份特别的爱心。路加福音特别描述耶稣有好几次和他们碰面的情形。路加的中心主题就是救主对失丧者的爱,且他一再描绘主耶稣主动去找那些社会的渣滓。路加每次提到税吏都是正面的口吻。他们是宗教社会的被弃者——恶名昭彰、人所共知的罪人——也就是耶稣所要救的。
    看来好像是撒该自己先去找耶稣的,但事实的真相是:若非耶稣先找他,他是不会来找救主的。罪人从不自己先来找神。以我们天然、堕落的景况,我们是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因此完全无法、也无意去寻找神。只有当我们被神至高、使人知罪的大能所感动,我们才会被祂吸引。所以是神先寻找灵魂,那灵魂才回应而来寻求祂。一位无名的诗歌作者写下这词句:
    我寻求主,后来我才知道是祂寻找我,感动我心寻祂;亲爱救主,不是我找到你,是你将我寻回。
    无论何时,只要有人去找神,我们可确定那是因为受到那“寻找人的神”所激励。我们爱神,是因为神先爱我们。
    然而,神却邀请罪人来找祂。以赛亚书五十五章6节说:“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相近的时候求告祂。”耶利米书二十九章13节说:“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神在阿摩司书五章4节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耶稣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衪的义”,以及“寻找,就寻见”。
       既被神寻找了,撒该就去寻找神。他听过耶稣的事,但显然从没见过祂。路加福音十九章3节说:“他要看耶稣是怎样的人。”从动词的时态显示他一直努力要找耶稣。为什么?好奇心?也许。良心?当然。渴望脱离罪的自由?也可能。但超过所有这些因素,他终究得救了,证明驱策他来归向耶稣的主要动力,乃是圣灵那令人无法抗拒、使人知罪的大能。显然地,神的灵早已开始在撒该的心中作吸引他归向耶稣基督的工作。撒该并不是自己主动来找神的;神的灵感动他的心。他的回应就是设法要来看耶稣。
       这是个被社会唾弃,被憎恨的人,这个人手上所有的钱都是压榨穷人的不义之财。他是个罪大恶极之人。然而,他不但不跑去躲起来,反而拼命想见耶稣。为达此目的,他克服了好几个障碍。其中一个就是人群。耶利哥城的居民早已排列在街道上。除了他个子矮小外,撒该也许是聪明地避开群众。矮的人在人群中首先就较吃亏,但一个矮的人碰巧又是税吏长的话,他是冒着颚部被人的肘不偏不倚地撞个正着、或者别人的大脚靴踩在他脚趾头上或甚至背部被捅一刀之险。
      这一天,撒该全不怕这些。他甚至也顾不得他的尊严。他下定决心要看耶稣,就跑到群众的前头,爬上桑树去等耶稣。桑树不高,却粗,且枝干横生。小个子的人可以很快攀爬上树干,直到外伸的树枝,往下垂看路面。撒该就那么作了。那棵树是看人群队伍最理想的位置了。那虽不是体面的地点,但对当时的撒该而言,这些一点都不重要。他只想要看看耶稣。
       一个人若想在教会里忠心地执行教师的职分,就必须除去自己的野心,决心竭力以荣耀上帝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加尔文
     保罗在罗马书12:2中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不要效法,而要更新。效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从外向内挤压”,因此保罗是在说:“不要被外力挤压。”在关注表现的教会或家庭中,这句话的应用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教会或领袖是对的,我们比其他人有来自上帝更真实、更纯洁的‘话语’。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拥护我们的基督教品牌或配方,尽最大可能和最快的速度追随——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变得像那些外面的人一样,他们跟我们的思维不一样。如果我不能活出我在这里被教导的内容,我就会让上帝失望。”这种倾向就是从外面用力挤压人,他们没有被更新,而是被从外面打造。更新是一种里面的工作,而非由外及内。不要允许你被外力挤压,要由内更新
    寻找人的救主当行为不过是由外力规定,不是出自爱神的内心,就不能被称作顺服,而不过是对某种外部压力的软弱屈就。
       当人追求一种高大而超凡脱俗的神学,就具有坠入一种温软柔弱的基督教的危险。基督教是为持久而生:它不是娇贵的,而是坚忍不拔的植物,可以面对尖锐的风暴,而非倦怠、幼稚而懦弱。它的步履坚固、步步正直有风骨,它和善却坚定,温柔又坦率,沉着但不随波逐流,怜恤但不愚弱,坚定但不粗暴。它不惧怕向错谬发出严厉的谴责,也不畏惧高音量声讨周围的罪恶,拿不属世界当借口。——波拿尔
     去作仆人,去建造、服侍、装备基督身体中的百姓,释放他们得自由去完成上帝的旨意—
    接下去所发生的事必定使撒该大吓一跳。虽然耶稣从没见过他,竟在数千人群中间停下来,抬头看树上,且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这是就我们所知道的最直接的布道方式!耶稣所使用的方式一点也不难了解。
    我们的主和这个人有神所命定的约会。“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暗示命令,而非请求。祂不是在问;而是在说“我来了”——“我必来”。撒该的心按照神的时间表已预备好了。
       撒该要看耶稣,但他不知道耶稣也要看他。“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我们也许会想像,这种卑劣的罪人听到完全、无罪的神子说:“我必住在你家里,”将会不知所措,但他却很欢喜。因他的心已预备好了。
      群众的反应是可以预测的。宗教领袖和一般大众都轻视撒该。“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祂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如我们以前看过,他们相信到一个被唾弃之人的家会使人不洁。和像撒该这种人一起吃饭是最污秽不过了。他们不觉撒该的灵魂有任何价值。他们一点也不关心他的灵性福祉。他们自义的眼只能看到他的罪。他们不能了解、且因盲目的骄傲也看不出,耶稣来本为寻找和拯救罪人,而他们却因此定祂的罪,因此,他们就定了自己的罪。
      我们无从得知在撒该家发生了什么事。圣经没有说他晚餐招待些什么,或耶稣待了多久,或他们谈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耶稣说什么引导撒该进入救恩。正如我们在耶稣其他布道的例子看到的,所使用的方法并不重要。人信主是个神迹,并没有一定的公式可循或解释。没有四步或五步骤的救恩计划,或任何事先拟好的祈祷可以保证灵魂得救。
    我们可假定耶稣对付了撒该的罪。撒该无疑已经知道自己是多大的罪人。基督必定向撒该显示祂是谁——神成为肉身。不管祂说什么,祂发觉撒该有一颗敞开的心。
    救恩的果子
        在路加福音十九章,耶稣和撒该对话的末了,我们想的问题似乎解开了:“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我们要注意撒该称耶稣为主。这名称可以仅代表“先生”或“教师”。但这里所代表的意思必然不只那些而已。在第9节,耶稣说救恩到了撒该家了。若是这样,他必已认耶稣为主神,也承认祂为自己最高的主宰。那是基督还没有在他生命中作工前他不可能作的确信,也是他事后无法否认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彻底转变的人。决定将他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是完全的逆转行动,也是他心思变化的清楚证据。搜刮者变成给予者,强取者变为慈善家,他愿意四倍还给那些被他讹诈的人。不但他的心思意念改变了,他清白的意念也同时改变他的行为。不是他对人的态度转变有多大,虽然那当然也改变了些。但首先的是他对神的心改变了。现在他要为顺服而去作公正和对的事。
    撒该没必要还人四倍。民数记五章7节规定:若亏负人的,只要赔偿五分之一的罚款。但撒该的慷慨显示他整个心灵的转变。那是刚得赎之人典型的回应,是救赎祝福的果子。他并没有说:“救恩很奇妙,但不要对我要求什么。”在每一个新生的信徒心中有某种东西促使他们顺服。其结果就是热心、慷慨的服从,且有一颗转变了的心和行为的改变。
    所有的证据都显示撒该是一个真正相信的人。耶稣看出、也接纳他的信心。路加福音十九章9节说:“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是对他信心的嘉许之言。
        撒该之所以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并不是因他是犹太人,而是因他相信。罗马书二章28节说:“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那怎么才算是真犹太人?罗马书四章11节说:亚伯拉罕是所有相信之人的父。加拉太书三章7节说:“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所有信靠基督的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因此,一个亚伯拉罕的真子孙即是一个真信徒。
      救恩临到撒该,并非因他将钱财送给人,而是因他成为亚伯拉罕真正的子孙;也就是一个信徒。他是因信得救,不是因着行为。不过他的行为是他真有信心的重要证据。他的经历完全符合以弗所书二章8-10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这即是救恩的目的:将一个人完全改变过来。真正得救的信心会改变行为,转变思想以及将新心放在人里面。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撒该对基督的回应印证了那节经文的真理。现代人宣称自己重生了,但所过的生活却和基督所代表的一切相对立;这是撒该很难了解的。
       在路加福音三章,施洗约翰斥责那些出来要受他洗的众人说:“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这真是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神的先知,斥责那些正面回应他的事奉的人,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他其实是想要赶他们走呢!
    我们若能效法约翰的榜样倒好。现代基督教经常草率地接受不结果子的肤浅悔改。
       撒该的悔改归正驳斥了任何这种肤浅的回应。他立即的、戏剧性的转变是真信心可预期的结果。
    这本是基督来的目的:“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正如我们从撒该信主的情形看到的,一个改变的人是神作工的必然结果。当灵魂被赎了,基督就赐给他一个新心。心的改变绝对产生一套新的心愿——愿意去讨神喜悦、去服从,且活出反映祂的公义之生活。如果没有这些改变,我们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真正得救了。正如撒该的情形,如果有愿意顺服的心作为信心的证明,那就是亚伯拉罕真子孙的印记了。
共1条 1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