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26章:
♥大卫象"虼蚤"一样难于捕捉,而且也无用。他把自己比作“虼蚤”、“鹧鸪”,无辜也无恶意,不值得扫罗以王者之尊来寻索他的性命。鹧鸪虽小却善跑,为猎人喜捕捉的鸟类。
♥倘若大卫有任何冒犯之处,他愿意向神献上赎罪祭。但扫罗对他的敌意若是由于"人"(原文作:人的儿子,即恶人),他们就应受到审判。
♥"你去事奉别神吧"。大卫认为把他逐出国土(神的地业)就等于强迫他放弃敬拜耶和华,因为在以色列地以外并没有耶和华的圣所。。
♥大卫之妻拔示巴的前夫乌利亚也是赫人(撒下11:3),可见赫人在大卫营中当兵的很多。洗鲁雅是大卫的姐妹,这里只提母亲,或因洗鲁雅与大卫的关系较亲。约押还有一个兄弟叫亚撒黑(撒下2:18)。《撒下》2:32只提到他们父亲的坟墓。约押后来做了大卫的元帅,因助亚多尼雅之乱为所罗门王所杀(王上2:28-34)。亚比筛和亚撒黑都属大卫三十勇士之列(撒下23:18-24)。♥得不到神认可的权力,即没有正统信仰的,不仅剥削百姓,最后把当权者引向灭亡(诗127:1)。
♥哈基拉山,在道路上:位于比大卫的隐身处低的位置。掌管人生死的是耶和华,并单单依靠神(诗25:2;26:1),却没有放松为保全性命作努力。
♥神安排扫罗的三千多名士兵全部睡着,使大卫顺利地成就所有事情。这种超自然的工作证明了神是万物之主(诗76:5,6)。尽管由以色列首屈一指的武官押尼珥护卫,但扫罗还是处于死亡的危机。证明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的真理(诗127:1)。
♥侍奉别神吧:到以色列之外,象外邦人一样生活的意思。这对自称为神的圣民的以色列人来说是最具有侮辱性的话。因为驱逐到以色列领土之外,意味着与神关系的断绝(诗42:2-4)。
♥“鹧鸪”是能在旷野抓到的鸟,以色列王出来 :比喻扫罗要杀害大卫的行为是多么错误而无意义。这里的“虼蚤”象征实在微不足道的存在(24:14),表现出大卫极度的谦虚。
♥真正的悔改应由衷地畏惧神,并真诚地告白自己的过犯请求神的恩典的赦免,下定决心不再犯过去的错误。以新的生命过跟从神的生活。
♥有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无罪呢?王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没有人能够指控大卫谋害扫罗,自立为王。大卫割下扫罗外袍边缘的一角。这在主前两千年期间,是象征不忠与背叛,而「抓住外袍的边缘」却是象征信任、效忠与立约。
希伯来文 翻译 :
〔原文字义〕「西弗人」熔炼匠;「基比」山谷;「哈基拉」黑暗;「藏着」隐藏,遮掩。
『西弗人』原文有定冠词,表示「那西弗人」,就是上次密告的人(撒上二十三19) ;『旷野前』指西弗旷野的南面;『哈基拉山』位于西弗旷野的南缘,
♥「西弗人」,身为与大卫相同的犹大支派(书十五55),在扫罗的第二次追击中又一次密告大卫(撒上二十三19)。为义受逼迫的人,很多时候被自己的家人,家族所排斥(太十三57)。诗篇54篇。大卫通过那首诗展现了在急迫为难的状况中,也没有失去对神的盼望。
西弗人再次告密,扫罗的肉体又被引动,所以再次出来追赶大卫了。人的肉体总是这样,若没有钉死在十字架,只要一有机会,它随时可以发动。
世上趋炎附热的人,总是嫌太多些。犹大山地的西弗人,知道了大卫藏身的地方,不惜远道跋涉,到基比亚,去向嫉恨大卫的扫罗王报告。这种人不知真理,不辨是非,只知附强凌弱,作当权者的爪牙。结果,挑起了另一场麻烦,扫罗就把国事放下,当作优先处理,亲率特选的三千精兵,去搜索大卫。
承认自己一时胡涂,竟将善良无辜当作邪恶的人,真是错得离谱。
♥(1)犯罪;(2)胡涂;(3)大大错了。再恶毒的人,如果认识到自己逼迫的人是救自己生命的恩人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屈膝承认。基督教要爱仇敌的爱的力量就在于此(太五44;罗十二17~21)。
♥扫罗说:我有罪了!」使徒保罗比较世俗的忧虑与真实的悔改。扫罗认罪只是属于前者,而后者好似诗篇五十一篇的呼求,大卫在犯罪之后的痛悔。这两者的迥异归纳起来,前者只懊悔罪的欲望而有的后果,而后者却认为这是罪至圣的神,而痛悔罪行,使神忧伤。「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诗五十一4)。
过来」跨过,横越。
大卫交还证物。「诚实」坚固,稳固;「报应」返回,转回。大卫自认所作所为,必蒙神悦纳并赐福。
「重看」尊崇,使尊大;「脱离」(原文无此字);「患难」困境,危难。
:大卫将自己的安全和未来交托在神的恩手中。
♥愿耶和华也重看我的性命」。他不再把自己的安全放在扫罗的承诺上,而是放在神的手里。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诡诈的人根本不可靠,只有神是不改变的。大卫里面已经明亮到一个地步,不再看撒母耳,也不再看扫罗的承诺,而是单单倚靠神「拯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大事」制作,完成;「得胜」胜过,克服;「本处」立足之地,地方。
:扫罗给大卫祝福,相信他的前途无量。
:于是两人分开了。
没有时间多想,需要立刻作出决定。只有在急迫、突发的状况下,才能让我们看出自己生命的真实光景。不管扫罗怎样堕落,不管环境怎样有利,大卫里面却非常明亮,因为他只认准一点:扫罗的地位始终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只有神可以对付他,人绝对不能代替神。因此,「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大卫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决定,顺利地通过了神给他这个试验。生命的功课若不经过一些紧急的试验,我们就不能认识自己的所是,不知道自己的功课学到了什么地步、还藏着哪些欠缺。
自己不杀,也不准手下杀扫罗,这真表示他是真心不想杀扫罗。难怪他最后只能选择逃到非利士地去。
「永生的」活着的,有生命的;「期」日子;「阵亡」扫除,夺走。
在大卫的新中,扫罗之死只能有三种情形:(1)出于神的惩罚;(2)到了命定的死期;(3)在争战中被杀。
万不敢」绝不是那样。
万不敢伸手害』指绝对不可已死在我的手中。『枪和水瓶』是属于扫罗个人私用的物品,理当容易辨认。
「醒起」醒过来,睡醒;「沉沉地睡」沉睡。『耶和华使他们沉沉地睡了』整个过程的最主要关键,才会致使三千人中没有一人发觉异样。
♥全营没有一个人看见,知道,醒起,这并不是碰巧偶然,我们很宝贝末了一句话:「因为耶和华使他们沉沉的睡了。」神实在是天地的主,是管理一切的神。
「过到」横越,跨过;「远远地」距离;「相离」(原文无此字);「甚」许多,很多;「远」空间,位置。:『远远地站在山顶上』保持安全的距离和位置,随时可以应变。
「呼叫」呼唤,召唤;「答应」回答,响应。
:『押尼珥啊』特别提他的名字,因他身负保护王的责任。
:『竟敢呼叫王呢?』意指「竟敢大声呼叫打扰王的安眠呢?」
勇士」优胜者,人;「害死」毁灭,破坏;「保护」保守,看守。
『♥勇士』原文意指「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谁能比你』意指无人能出其右。
该死的(原文双字)」儿子,子女(首字);死亡(次字)。
:意指你没有安排警醒的卫兵,或者有安排却都失职,没有尽保护的责任,所以都该死。
:众人失职的证据,就在王头旁的枪和水瓶,它们都不翼而飞了。
「听出」认出,熟悉;「主」主,主人。这是你的声音吗?』夜里黑暗中,只能凭声音辨认。
「恶事」坏的,恶的;「追赶(原文双字)」追逐,逼迫(首字);在…之后,背后(次字)。
:『我作了什么?』意指我犯了甚么错误,促使王要寻索我的命呢?
♥「我作了什么?」大卫对扫罗的态度是恭敬的并且充满了亲爱的恳求。
「激发(首字)」煽动,引诱;「收纳」闻,嗅出;「激发(次字)」(原文无此字);「赶逐」赶走,驱逐;「产业」基业,地业。若是出于神催促,但愿神能悦纳你的举动,我虽至于死也甘心献给神。
但若是出于人的恶意排挤,但愿神惩罚他,因为不容我自由自在的事奉真神。
虼蚤」跳蚤;「猎取」追逐,追赶;「鹧鸪」山鹑。求王不要将我逐离本国。
:♥如今王劳师动众,只为着抓像我这样无足轻重如跳蚤,费尽力气捕捉那善于飞跑的鹧鸪一般。
♥辎重营』指四围有护板的营地或壕沟;『百姓』指扫罗的军兵。
大卫其实相当有勇气,明知道敌人来,还是亲自去侦查敌情,并不把这种工作推给其他人。我们当领袖或主管以后,还能身先士卒吗?
「赫」惊恐;「亚希米勒」我兄弟是王,王的兄弟;「洗鲁雅」香膏;「约押」耶和华是父;「亚比筛」我父是礼:『赫人亚希米勒』圣经中仅见于此处,赫人是迦南七族之一;『洗鲁雅』大卫的姊姊;『约押的兄弟亚比筛』大卫的外甥,他的兄弟约押后来做了大卫军队的统帅;『下到』指从地势较高处到较低处。
「枪」枪矛;「插在」压,压挤。
百姓那里』指指扫罗的军兵安营所在处。
『♥枪在头旁』随时可以拿起来御敌。
神再一次把扫罗的性命交在大卫的手里,并不是重复上一次的功课,而是对上一次功课的试验:(1)扫罗的辎重营防卫森严,也有夜间的卫兵,但神却让三千人全部「沉沉地睡了」(12节),难道不是神的旨意吗?(2)神已经第二次把扫罗的性命送在大卫的手里了(二十四3),是不是到了「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的时候了?(3)在撒母耳去世之前(撒上二十五1),扫罗还能信守诺言(撒上二十四22);撒母耳去世之后,大卫本来就担心扫罗不会信守诺言,所以「起身下到巴兰的旷野」(二十五1)。现在扫罗果然背信,还需要再饶恕他吗?
「刺透」(原文无此字);「一刺就成(原文双字)」这一次(首字);一(次字);「再刺」重复,重作。
:『一刺就成,不用再刺』意指绝对不会失手。
♥亚比筛想一刀刺死无防备状态的扫罗,而大卫因他是神所膏抹的人而饶扫罗的性命,我们能感觉到两人之间信心的不同。如果大卫当时听从亚比筛的话,就不能经历「以善胜恶的真正的胜利」(21,25节;罗十二21)。神赐智慧与属灵分辨力给那些仰望神的引领和圣善的审判的人(罗十二19~20)
♥亚比筛的意见虽可能与大卫的有分歧,但是他也尊重大卫对自己的权柄。后来他成为大卫军中最伟大的勇士之一(撒下二十三18~19)。
♥只要「一刺就成」,多么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属血气之人的道路,常与神的旨意相背;有时环境似乎顺手遂心,却违背真理道德的原则,圣徒宁可走迂远的正路。用流血的手夺取王冠,不是神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