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迦克墩信经的基督论
2021-02-28 09:01:05
597次阅读
0个评论
  作者:曾劭恺。节选: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着名的诗歌《奇异的爱,怎能如此》当中有一句说到“我主我神竟为我死”,而那些牧师、教师禁止信徒及学生唱这首诗歌。他们会说:“神是不能死的。死在十字架上的是基督的人性。”
问题是,“人性”并不是“死亡”这经历的主体;“位格”才是主体。某人死去时,我们不会说“他的人性死了”,我们会说“这个人死了”:经历死亡的是这人的位格,而不是他的本性。如果有人说“死在十字架上的不是圣子,而是拿撒勒人耶稣”,就等于把基督分成了两个位格。
诚然,神是不能死的。基督之死乃是人性上的死亡;按神性说,圣子不能死,也没有死。然而,圣子在十字架上经历了人的死亡。经历这死亡的乃是圣子的位格,而不是另一个人的位格。因此,改革宗的多特信经使用了“圣子之死”(the death of the Son of God)这样的表达方式作为信仰的宣告(II. 3)。
我们相信一位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祂是一个位格、一个存在主体;我们所信的不是两位基督。若不明白这真理,那么讨论基督的神人二性的时候,就很容易落入各种异端的思想。在“一位基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接着思考基督的神人二性。
   上帝是三个位格,彼此意识到对方,而且有意识上的沟通。圣父、圣子、圣灵作为三个意识主体,彼此对话、彼此相爱。
   历史上非常不入流的异端:初代教会早已被驳斥的“亚流主义”(Arianism:主张基督是圣父所造出来的,虽然也是神,但却是次等的神),及当时仍具影响力的“苏西尼主义”(Socinianism:否认基督是永恒先存的神)
   迦克墩信经的基督论可以用一开始提过的一句话来概括:“神成为人,祂之为神的存有却未曾改变。”道成肉身的事件对圣子没有造成任何改变。圣子的神性没有一点减少或改变;祂的荣耀一点都没有因为马槽及十字架而失丧。圣子成为人,但祂始终是圣子,没有改变。但祂真的成为了人,与我们本质相同,凡事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祂完全是神,完全是人。是真神,是真人。这是迦克墩信经的基本原则。
   迦克墩信经强调基督的神人二性乃是联合在一个位格里面的,这两性的联合不能分离。我们又发现,迦克墩信经强调基督神人二性之间有“不可磨灭的区别”。祂是神,有神的意念,但祂作为人,也有人的意念。祂是全知者,祂也有所不知。祂是全能者,也是软弱的人,需要圣灵的能力覆庇祂。祂是永生神,是不死的,但祂却死了,又从死里复活。“不可磨灭的区别”(abiding distinction)与“不可分离的联合”(inseparable union)正是迦克墩信经论及基督神人二性的两大原则。
 迦克墩信经用四个副词,提出了基督神人二性之联合的两大基本原则,即上述的“不可分离的联合”及“不可磨灭的区别”。论到基督神人二性不可分离的联合时,迦克墩信经用了两个副词:“不可分割”(inseparable)及“不可切分”(indivisibly)。论到基督神人二性不可磨灭的区别时,迦克墩信经用了另外两个副词:“不可改变”(unchangeably)及“不可相混”(unconfusedly)。这四个副词合称“迦克墩的四面围墙”,分别表述了迦克墩信经的两大原则。明白这四个副词的含义,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学习本书内容。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大原则:“不可分离的联合”。首先,迦克墩信经宣告基督的神人二性联合于一个位格内,而这联合是“不可割离”的。也就是说,基督是一个位格,不割离成二个位格。我们不能说,基督所作的、所经历的、所思所想所感受的,有些属于祂神性的部分,有些属于祂人性的部分。我们不能说,马利亚是拿撒勒人耶稣的母亲,但不是圣子的母亲。我们也不能说,死在十字架上的是拿撒勒人耶稣,而不是圣子。因为基督是一位,不是二位。我们稍早已解释了“位格”的概念,以及“位格”跟“本质”的区别。“人性”及“神性”是人之为人、神之为神的本质,而位格则是本质的主体。所以,我们不能够说“基督的人性死了”。这在语义上是谬误的。经历死亡的是基督的位格。假如我们说死在十字架上的不是圣子,而是拿撒勒人耶稣,这就等于把基督割离成两个位格。因此,使徒行传二十章28节说,上帝用祂自己的血救赎了教会。上帝不会流血,这血明明是拿撒勒人耶稣的血;但拿撒勒人耶稣与圣子上帝不是二位,而是一位。因此,拿撒勒人耶稣的血,就是上帝的血;耶稣的死,就是圣子之死。正如稍早所解释的,迦克墩信经也是遵循同样的圣经真理,称马利亚为“上帝之母”;假如我们否定“上帝之母”的称谓,就等于将基督割离成两个位格。迦克墩信经遵照圣经的启示,坚持基督的神人二性联合于一个位格,“不可割离”。这是迦克墩的一面围墙。
迦克墩信经论及神人二性不可分离的联合时,所用的第二个副词是“不可切分”。所谓“切分”(division),就是把一个完整东西切分成几份,譬如一个蛋糕,横切一道、竖切一道、斜切两道,就被切分成了八块。
   基督的神性不可被切分。我们不能把祂的公义与慈爱切分成两个区块,再把祂的智慧切分成另一个区块,然后说基督神性的某些区块联于祂的人性,而另一些区块则与祂的人性分离。成了    肉身的乃是圣子的整个位格,而这位格始终拥有圣子完整的神性。
同样地,基督的人性不能被切分成不同的区块。祂也有完整的人性,正如祂拥有完整的神性。迦克墩信经开宗明义地宣告我们的主耶稣“有完整的人性、完整的神性(perfect in Godhead and perfect in humanhood:此处perfect是指‘完整’)”。我们不能把人性切分成不同的区块,然后说圣子所取的人性只有身体、没有灵魂。我们也不能说基督作为人,其心思意念只有情感与本能,却没有理性。基督的人性应是完整而不可切分的。
  基督拥有完整的神性、完整的人性。祂完全是神,完全是人。不是“一部分神、一部分人”(partim-partim),而是“完全-完全”(totus-totus)。所以,道成了肉身之后,仍然是无所不在的,也是有所不知的;祂是无限者,但祂有限的身量与智慧却渐渐增长;祂是不能死的,却真的死了。祂并不是一部分死掉、一部分活着。在十字架上,祂完全活着,也完全死了;真的活着,也真的死了。活着,因为祂是永生上帝的儿子;死了,因为祂是妇女所生的。死在十字架上的不是圣子之外的另一个位格,而是圣子自己;正如始终活着的不是拿撒勒人耶稣之外的另一个位格,而是人子自己。基督神人二性联合于一个位格,不可割离,不可切分。
   如此,“不可割离”这面围墙强调“基督位格的完整性”;“不可切分”这面围墙强调“神人二性个别的完整性”。基督的神性始终保持完整,祂的人性也始终保持完整,正如祂的位格始终保持完整。这两面围墙这就构成迦克墩信经论及基督神人二性的第一大原则:“不可分离的联合”。
迦克墩信经的另一大原则就是“不可磨灭的区别”。信经宣告:“二性的区别不因互相联合而消失,反而每一性的本质都得以保存。”这不可磨灭的区别,由迦克墩另外两面围墙所表达:“不可相混”、“不可改变”。
   基督的神人二性不可相混。二性始终是二性:基督有神完整的本质,也有人完整的本质。这两个本质联合在一个位格之内的时候,不会结合成一个本质。基督不是神与人的混合体。祂有神的意念,也有人的意念。天怎样高过地,神的意念也照样高过人的意念,而基督同时具有神的意念与人的意念。这两个意念并不会混合成一个意念,以致于祂作为上帝的无限智慧当中,又有人的有限及无知。假如基督神性的意念混入了人性在知识上的有限,那么神的意念在本质上就改变了。然而,神是不能改变的;祂的意念也是不改变的。同样地,基督神性的大能不能混进人性的软弱。神性的大能与人性的软弱始终属乎两个本质,不能混合成为一个本质。
      在这里我们看见,“不可相混”这面围墙已经预设了“不可改变”。神是神,人是人;神不是人,人不是神。在基督的位格当中,祂的神人二性之间始终有“非此即彼”的区别。基督的神性不会被人性化;祂的人性也不会被神性化。所谓“不可改变”,意味道成了肉身之后,取了人性的软弱;但是按神性而言,祂仍然是全能、全知、全在的,祂的智慧仍然是无限的,祂的存有仍然是无始无终的,祂与父神仍然是同尊同荣的。祂之为神的本质不会因着道成肉身而造成任何改变。道成肉身不会使圣子变成一个比圣父低等的位格。圣子取了奴仆的样式,但祂的神性没有任何改变,祂的荣耀没有任何递减。
正统的基督论预设了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公理(axiom):造物主-受造者之区别(Creator-creaturedistinction)。圣父、圣子、圣灵是造物主,其他一切都是受造者,“非此即彼”;没有第三种东西,既不是造物主,又不是受造者。人既然不是造物主,那么人在本质上就是受造的。“人性”乃是受造之人的本质。人之为人的本质与属性不会因为联于基督的神性,就变成永恒自存而非受造的。
当然,神性与人性之间不可磨灭的区别,也意味着神性之“不可改变”与人性之“不可改变”之间有无限本质的差异。人本来不存在,因着上帝的创造从无变有。人原初受造时是全然良善的,但堕落后变成全然败坏的。原初受造的时候,人是不会死的,但堕落了以后,人变成会朽坏的。在基督里,必朽坏的人又要变成不朽坏的。人性不同于神性。神不改变,但人却会改变。
然而,人再怎么改变,人之为人的本质却不可以改变,因为这些本质一旦改变,人就不是人了。这就像一个三角形可以改变边长、角度;等腰三角形变成直角三角形,都仍然是三角形。但一旦三个角变成四个角、内角总和从一百八十度变成三百六十度,它就不再是三角形了。亚当在伊甸园里是人,堕落了以后还是人;没有原罪的时候是人,全然败坏的时候还是人。他之为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人之为人,在本质上是受造的,是有限的。人之为人,有开始存在的一天,就算可以进入永生,也不可能变成永恒自存的。人有些属性是偶然的。譬如人会朽坏——这是偶然的(正如“直角”或“等腰”对于“三角形”这概念而言是偶然而非必然的)。人性的败坏是偶然的。这些都不是必然的。亚当原初受造的时候不会朽坏,也没有原罪。这些偶然的属性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那么,人之为人的本质包括甚么?最重要的是他由神所造,有神的形像,而作为受造者,他是有限的;他本于神、依靠神、归于神。这些人之为人的本质,

      基督的人性,不会因神人二性的联合而有所改变。不会因神人二性的联合而变成永恒自存。就连基督复活升天后,拿撒勒人成了不朽坏的人(林前十五42-49),但祂之为人的本质仍不会改变。人是有限的,而基督复活升天后,按人性说仍然是有限的,不会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基督的人性不会被神性化;基督的神性不会被人性化。在基督的位格内,神人二性的本质是不可改变的。

  以上就是迦克墩信经关于基督神人二性的两大原则以及四面围墙。迦克墩信经宣告,主耶稣基督“具有二性,不可相混、不可改变、不可切分、不可割离,二性的区别不因互相联合而消失,反而每一性的本质都得以保存,会合于一个位格、一个存在主体(subsistence)之内,而非分离成为两个位格,却是同一位子,独生的,上帝的道,主耶稣基督”。
这四面围墙在教会历史上一直是正统与异端的试金石。我们会发现,所有基督论的异端几乎不外乎两大类,第一大类就是强调基督的人性,而妥协基督的神性;第二大类就是强调基督的神性,而妥协基督的人性。有些人认为,相较于基督的人性,祂的神性对于我们的救恩更加重要。这是错误的。本书作者正确地指出,妥协基督神性与妥协基督人性的异端,是一样严重的。我们会发现,这两大类异端都必然触犯迦克墩信经的两大原则与四面围墙。这两大原则及四面围墙是本书作者所遵循的规范。笔者相信以上的解释,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掌握本书的内容。
 
曾劭恺
中华福音神学院系统神学助理教
(选自《耶稣是谁?——简明基督论》,高阿丹译,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