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两种果实、两种根基(太7章)
2021-01-09 00:37:19
548次阅读
0个评论

关于论断的教训(太7:1-6)

1. 所谓「论断」可能包括那些含意?此处的「论断」指的是什么?当我们论断人的时候,神会如何对待我们?

    这句话「论断」的意思应当理解为「审判」。我们活在地上所有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在神的面前,也都要面对神的考察。我们都会面对神的审判。审判我们的唯一审判官就是神,只有祂才有权柄施行审判。我们身为被造的人,不能僭越本分,代替神来定人的罪。这就是主耶稣在这里所禁止的行为。有人会误解这段经文,认为耶稣禁止我们对他人作出任何判断。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免不了会对他人的言行作出评价,例如:甄选出合适的执事人选、评估主日学教师的恩赐、教会内肢体的劝导。


2. 当我们在论断人的时候,我们很可能犯下怎样的错误?耶稣如何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件事?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为何耶稣会禁止我们去论断人?因为我们不是神,无法完全了解人真实的情况。如果站在神的地位对人做出审判,非常可能会因着误解,而错怪无辜之人。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因为误解而生出嫌隙。这些猜测他人内心动机,以为他人带着恶意的假设,都容易流于论断。主耶稣要我们避免论断,就是让神来审判人的心思意念,不要靠着我们的不完整的理解,就开始论断人。

主耶稣用一个生动的例证,来质问喜爱论断他人者。这等人将自己看得过高,把自己放在审判者的地位,来定其他人的罪。主耶稣描述这种人像是自己眼中有粗大的梁木,硬是看不见,却能够发现他人眼中有刺,想要去掉它。主用这生动的例证来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明明自己身上有严重的问题,却装作看不见,但是他人身上的小毛病,却看得清清楚楚,还要扮演拯救者,要解决他人的问题。


3. 太7:6 的比喻是什么意思?它可和上文的「论断」做一个平衡吗?将这两个比喻和上文对照,耶稣要教导门徒什么功课?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在第六节里,猪和狗都是不洁的动物,将只有祭司和他们的家人才能吃的祭物给狗吃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珍珠是贵重的物品,丢给猪完全是被糟蹋了。耶稣以这两个比喻说明天国的道理只应给能真正赏识的人,不是轻易在让人来嘲笑的地步。对于不珍惜福音的人,不需要再三向他们传讲珍贵的福音。门徒虽然不应该论断别人,但对人要有分辨的智慧。


坚持不断的祷告神必顾念(太7:7-12)

4. 耶稣用那三个字词吩咐门徒在祷告这件事上要坚持不懈?连接上文登山宝训的思路,你认为此处祷告所祈求的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
    本句经文包括三个祈使语气的动词,是主耶稣我们的命令。它们是「祈求、寻找、叩门」,分别对应着三个祈使语气动词,紧接的就是三个直述语气动词,就是「将会被给予、将会寻见、将得开门」。使用未来式表示行出前面的命令,将会有后面预料的结果。主命令门徒向神祈求,并期待神就会给他们。

    登山宝训内容中有主耶稣对门徒祷告的教导。其中前三项就是「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主耶稣也没有忽略我们切身的需要,祂同样让我们向父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太6:11-13)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第6章结尾的教导也与这里一致。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所以我们明白神要我们向他祈求的内容。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然后,我们一切生活上所需要的,神必然会赐下,不让我们落在缺乏的境况中。


5. 耶稣用什么比喻来说明天父会答应我们的祈求?天父会给我们的「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感到登山宝训是过高的要求而望之却步,耶稣这个比喻会增添你的信心吗?

    主问他们的问题是一个设想的比喻:「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答案是直接了当的,绝对不会。

    路加福音的平行经文与本段的内容非常接近。只有在最后一句稍微有差异:「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马太福音说的神赐下的「好东西」,路加福音更加清楚地说出是「圣灵」。神将圣灵赐给祂的儿女,也就是让圣灵内住在所有天父子民的心中。让我们可以顺从圣灵的引导,在地上行事为人,追求成圣的生活。这就是主在前段所说的,我们当先求「神的国与神的义」。当神将祂的国彰显在我们身上,将祂的义实现在我们生命中,我们所经历生命的改变,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事。


6. 耶稣在 V.12 如何总结了整篇登山宝训的教训?这道金科玉律有什么积极的层面?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耶稣这道命令吗?

    第12节,主耶稣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句首的「所以」连接的是登山宝训整段前面所说的教训。犹太拉比希列曾为律法作出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没有用负面,而是用正面更有力的方法表达。 

    诫命中第二重要的就是爱邻舍如同爱自己。人都有爱自己的本能,正常情况下,不会作出自我损害的事。爱人如己就是将自己所期望的对待,施加在他人身上。所以主耶稣说:「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原文并没有「道理」这个字。律法和先知代表了整本旧约圣经。爱人如己的金律就是将旧约圣经中对我们伦理的要求,最精要地综合成一个原则「己所欲,施于人」。耶稣这道金科玉律应验了旧约所指的方向,达成了旧约诫命的目标。


选择和遵行(太7:13-28)
7. 为什么通往生命的门是一道窄门?从登山宝训的角度看,你认为它的困难在那里?
    「窄门」是指什么。从登山宝训中,主耶稣教训天国伦理开始,就开宗明义地讲出了:「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 :20)整个登山宝训围绕着这个中心。天国子民公义的标准,是超越外表上对仪文的拘守,从内心遵从主耶稣所阐释律法的精髓,用基督所赐的新生命活出来。这就是进天国的条件。本段经文提到「引到灭亡」的路,对比「引到永生」之路。事实上,前后所谈的是一致的。这窄门就是进入天国的门。主耶稣要我们走的窄路就是通往天国的路。这个进入天国的门,就是借着主耶稣进入永生之门。进天国的道路也就是跟随主耶稣之路。
    这里说出的困难,事实上是指出走上这条路所要抱持勇气要大,以及作出选择后需要付上代价的困难。人对于道路的选择,常会看好走与否,对于道路困难,需要付上辛苦代价的道路,往往望之却步。跟随主耶稣的道路正是这样的道路。基督徒一生追求主的过程,充满了与私欲挣扎的过程。我们在这条路上也难免这种挣扎。想到需要付出的代价,会让许多人退缩不前。正如主耶稣预测的:「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


8. 为什么许多人会选择走宽敞的门? 「路是大的」比喻的是什么?然而这些人有怎样的结局?这两道门的尽头是那里?耶稣呼吁祂的听众做什么选择?

    为何说走向灭亡的路是宽的?因为走这条路不需要遵从耶稣的教训,只要随着自己心中喜好的去行。不需要关心道德的法则,不需要顺服基督的命令,不管别人对我有什么想法,一切约束自己的伦理规矩,全部丢弃不顾,没有一样能限制自己。这种心态就是按照从亚当来的罪性而行,这性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正是世人喜欢走的道路,也就是主说的宽路。


9. 假先知能够从外表上看得出来吗?在耶稣的隐喻中,辨认假先知有什么好的方法?此处的「果子」隐喻的是什么?

    主耶稣要求门徒提防假先知的欺骗。什么是假先知?假先知就是伪称得神的启示,向神的百姓传递信息,其实所传的内容根本不是出于神,而是人为的虚谎言语。他们像是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温驯如羊,很难从表面分辨他们真伪。实际上是凶暴的豺狼,目的是要吞噬神的群羊。将羊群引至错误的道路,落入灭亡的陷阱之中。
如何分辨假先知?首先就要看他所传的信息,是否是按照正意来分解真理的道。是否合乎整本圣经的前后一贯教义思想。还是断章取义,假借圣经来支持自己偏执的立场。我们需要熟悉关乎教义的经文。以熟读圣经来建造信仰的基础。也当明白历世历代大公教会所定下的信仰规范,如四大信经。让我们不至于闭门造车,自以为是,自以为比古今中外众圣徒更高明。

    

10. 为什么称呼耶稣为主的人不一定能进天国?假先知是否也能行神迹奇事、并且奉主的名传道?耶稣说这些人的结局如何?

    因为在主的身边有虚伪的跟随者。他们自以为是跟从主的,也有表面上服事主的行动,就像他们向主说出:「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这些在他们心中认为就是跟随主最明显的证据,也是进天国的保障。
那些主不认识的人,曾经奉主的名传道,原文是说预言。曾经奉主的名赶鬼;并奉主的名行了许多异能。这些行动并不能保证他们与主的关系是正确的。举个例子,使徒行传中出现:「那时,有几个游行各处,念咒赶鬼的犹太人,向那被恶鬼附的人,擅自称主耶稣的名,说,我奉保罗所传的耶稣,敕令你们出来。」(徒19:13)这些人全部都是虚伪地奉主的名行异能,实际上却是主所不认识的人。还有主耶稣警惕门徒提防假先知:「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24:24)能行神迹、奇事不都是主所认识的人。
    「在那日」就是指审判的日子,也就是主要决定谁能进入祂的国度的日子,主否认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所说的:「我从来不认识你们。」这句话清楚地指出,他们与主从来没有建立生命相连的关系。


11. 怎样的人才能进天国?由此可见,真信徒的特征是什么?

主耶稣借着这信息警惕我们,要真正地认识主,与祂建立真实的关系。什么是主所认识的人?就是本段所讲的「遵行我天父旨意」。把这句话当成是外表守住律法的规条是错误解释,刚好就是主耶稣所谴责的法利赛人的义。把这句话当成是「达不到的遥远目标」不去遵行,也是将主的话当成与自己生活无关。 「遵行我天父旨意」的意思非常直接了当,就是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一开始勉励门徒的,活出天国的义,这义是天父所期待祂的子民活出来的行为规范,「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主耶稣整个登山宝训的教导就是如何活出天国的义。我们承认主名的天国子民,当然要顺从主的教训,追求天国的义,遵行天父的旨意。


12. 在两种根基上盖房子这个比喻的重点是什么?它和太七:21-23 有什么共同的主题?这两种人最终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是什么?

    主耶稣教导我们不能仅仅参与宗教的外在活动,就以为自己已经进天国,而是需要与主耶稣建立真实的生命关系。这不是抽象的属灵话语,而是可以确实检验的。主耶稣要求门徒进入神国必要的条件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这与马太福音7:21-3的教训相合,就是「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主自己完全顺服遵行天父的旨意,祂要我们效法祂的样式。既然知道如此,结论就是「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这句话与前段主的要求「遵行天父的旨意」完全一致。因为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训勉,正是将天父对天国子民的要求,清楚地阐释出来。听从主的教训,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按照前后文一贯的文脉来解经,必然会得到两段经文的主旨一致这结论。前段强调的是,口中声称的信心必然是要在生命中活出来,这生命正显示与主正确的关系。本段则是强调听闻主的教训,当要即知即行,不要当作耳边风。口里所说的,是否反映出心里所信的;耳朵所听的,是否就是人心中的信念,从行为都可以验证出来。
    我们经常看见他人,甚至自己言行不一的情形。表面上说得口若悬河,实际上活出来的样式却是行动上的侏儒。满嘴仁义道德,观察他的表现,却与他口中所说的不相称。这种情形在教会中就出现心口不一的两面人。同时还有一种人,自己以为信心坚强,当听见主的教训的时候,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忽视主的话,不当一回事。就像儿女被父母要求做一件事的时候,口里承诺,却是虚应故事。这作为呈现出此人心里的真实境况,他不真的信靠主的话语,他的心里自有一套处世的作风。对于这种人主这么说他:「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对比主所要求天国子民当有的做法:「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顺从主教训的人是聪明的人,是将生命建造在磐石上。不顺从主的人则是无知的人,将生命的基础建造在沙土上。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阿斗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