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受难周-福音的筵席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七十九讲
2021-08-30 16:39:27
499次阅读
0个评论

受难周-福音的筵席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七十九讲

 

 

伍:主耶稣的受难:(21-27章)

 

221-14节,福音的筵席

2215-22节,以纳税给凯撒来试探主

 

读经:221-14节,福音的筵席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做买卖去,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本段经文也记在路加1415-24节,主题和重点相同,情节有较大差异,应该是两次不同的讲述。

所以,我们以马太福音为标准,不解释路加福音那一段。

先解释比喻的故事情节:

 

A王为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指福音的筵席、救恩的筵席。

主耶稣常用类似的生活场景来比喻天国的道理。

“新郎”“新郎的朋友-9章”“迎接新郎-25章”,都常用。

最终,我们这些蒙恩的人,得以同赴羔羊婚娶的筵席:

19:7-9 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对我说:“这是 神真实的话。”

 

——王为儿子摆设喜庆的大筵席,所以邀请无数的宾客。如果不是王,也请不起很多客人。

 

B仆人:传福音、传道的人。旧约主要是先知,新约是使徒、先知、传福音的、教师和牧师,以及所有属基督的仆人、门徒。

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奉差遣的仆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传福音给万民听。

 

C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原来指定的那些客人,指犹太人。他们却拒绝参加,并且恶待仆人,极其无理。

 

请注意,和太2133-41比喻的区别是:凶恶园户的比喻里,仆人是过来收租金的,他们拒绝交租金。这里仆人是邀请他们去喝喜酒的,他们拒绝赴席。

性质一样的无理、恶劣,极端凶残。

照人间的常情,能被王邀请,参加他儿子的筵席,是极其荣耀的事。

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

但这些约定的客人,不仅不来参加,还要杀害仆人。

第一次他们不肯来——王再给他们机会。

再次他们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的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

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

 

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他们拒绝王的邀请,而且杀害王的使者,就是公然与王对抗,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从人的角度,这是他们自找苦吃,这个结果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从属灵的角度,可见魔鬼掌控他们,迷惑他们,到何等严重的程度,令他们是非不分,愚昧透顶。他们既可怜又可恶,不接受救赎,就必然被惩治。

 

这句话,也像一个预言。因为主后七十年,罗马的将军就来烧毁了耶路撒冷城。从此差不多二千余年,犹太人颠沛流离,失去了故国和故土,在世界上,成了人人歧视的民族。直到被希特勒大屠杀,达到极点。在1948514号建立以色列国,才逐渐改变。因着神的怜悯和保护,以色列立国以后,在5次的中东战争中,都大获全胜,终于立住脚跟,今天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但对于救主耶稣基督,仍然充满抗拒而不信。

 

D往岔路口、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指外邦人。普世的传福音工作。

新约里,在基督里,被召的人再也没有资格的限定。

10节非常宝贵: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今天的传福音,亦是如此。

“凡遇见的”——能接触到的人

“不论善恶”——不设立任何的门槛

这句话,就明确表达了,从神的方面,对进入救赎的具体的人员,未作任何的限定。

 

E有一个没穿礼服的:指假信徒,未因信称义,没有穿上基督的义袍。

“礼服”直译为“婚礼的服装”。客人们是从路口上请来的,必定没有自备礼服;但王却为他们预备了。但这个人却不愿穿上王所预备的礼服。

这个比喻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主人为宾客预备礼服,但我们指向救赎,福音的筵席,每一位来到基督面前,必须承认自己的衣服是污秽不堪的,也就是必须承认自己是罪人,而接受基督的义袍,并且穿上,就配进入王的筵席了。

 

F丢在外边的黑暗里:指地狱。

“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8:11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8:12 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1341-42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1349-50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以上三处以经解经,以多处解一处,以及根据上下文,我们解释过。出现这一句话,都指灭亡。有些解释指“懊悔或伤痛”,并不符合经文的本意,是错误的。

 

最后一句,就是这个比喻的所指,关键的用意: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被召”字义被邀请的、蒙召的

“选上”〈字义〉被选的、选出的

这个“多”和“少”,我们要留意。

被召的人多,充分证明了神的慈爱和恩典。神向人发出的,是没有限制的邀请,人数没有限制,人的背景资格也没有限制。而选上的人少,充分证明了接受福音的人不多,是人的罪恶、迷惑、刚硬,导致人的不信。这方面固然有魔鬼邪灵的作为,也有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某种神学观点,用人的有限的理性和不成熟的思维去推理和总结,得出一个“限定的救赎”结论,是极大的错误。他们将“选上的人少”这个最后的结果,当作神凭主权的事先的预定,主动的预定。

例如在救恩上,不可将善行当作得救的条件,善行是得救的结果。将结果放在前面,就是因行得救,就是异端。

万有的最终结果,不可当作神事先的预定。因为神实实在在依照六大法则(以及不可计数的各种具体规律),治理万有。天使长最终成为魔鬼被囚在地狱,和一部分人类最终也随着魔鬼进入硫磺的火湖,是万有对神的背叛和犯罪而有的结果。并不是神的推动,也不是神的心意。所以不可当作神的主权预定,应当看作神依照“公义法则和慈爱法则”,最终在“二大阵营、三个国度、四种力量、一个核心的真道”的错综复杂的运行下的结果。

所以,人的灭亡,有魔鬼的迷惑,有人的责任和选择,有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因素。但圣经明确启示,神断不喜悦恶人灭亡,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那个神学观点,因为没有充分认识神的心意和法则,偏面从“神的主权”和“神的无所不能”去推理,去看待这些事,导致推断出来的理论,自以为正确、天衣无缝,实质错漏百出,大大偏离真理。

神只在救赎的事情上,让主耶稣代替所有罪人被挂在木头上,承认律法的诅咒、死亡的惩罚、犯罪的审判。藉主耶稣死里复活,成就了救赎。

而在人生的几乎所有的事情和选择上,神都不代替任何一个人作决定,神也不代替任何一个人活。神给人充分的自由意志以及选择权力。但任何一个人,有责任按照神的旨意、公义和真理的标准,做任何的决定,做所有的选择。任何一个人都要为他的选择和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

神又藉着圣灵不断推动人的心,向善向神,选择公义和真理,与神同在,与基督同活。但神并不直接代替,永远不代替人活。而是人的自由意志,人的主权,要始终不断地选择体贴圣灵,亲近天父。

所以,越认识神的心意和法则,越认识生命与生活中,神的恩典和作为,人的责任和本分,方方面面的规律,就越能判断那个“限定的救赎”这一套的神学观念的偏差和严重问题。(我曾写过一篇《对预定论的探讨——神在基督里的预定与拣选》,发在“完全人事工”2017.8.11号。讲的比较全面,深入)

 

 

我们从这个比喻的情节,及十二门徒中一位加略人犹大,以及现今教会的实际情形,都得到充分的证实。确确实实“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所以这个比喻,几乎是在讲述以色列人的历史事实。借用比喻的表达模式,内容完全是史实。我们在前面曾反复提醒,解释比喻时,要抓住这个比喻的核心和关键,而不需要逐字逐节的去解释上面的每一个细节的比喻含意,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确定比喻中的细节对应在哪些方面。否则,就容易引出“灵意、寓意、私意和随意”的解释。

但是,这几个比喻(像凶恶园户和福音的筵席)的细节所指,极其明确,不会引出“灵意、寓意、私意和随意”的解释,我们就可以进行直接的对应。直接的对应,就抓住了比喻的精髓,指出以色列人(犹太教)的罪恶、刚硬和结局。

 

 

主耶稣藉葡萄园作工的比喻,告诉我们“态度非常重要”,决定了人在前或在后。藉福音筵席的比喻,告诉我们,虽然王非常好客,发出主动邀请,并且欢迎一切宾客。但王同时有公义,按照各人的行为报应他们;有慈爱,按照因信称义的法则。

你看到:筵席是王的决定,照王的主权安排的。邀请客人,是王的决定,照王的荣耀安排的。(因为来的人越多,王就越荣耀)

这些,都是王主动的决定,单方面的决定。这主动、单方面的决定,充满慈爱,充满恩典。筵席对宾客而言,是恩典。

 

而发兵除灭恶人,照王的公义,是被动的。是先有恶人的作恶,才有王的报应行动。没有他们的作恶,就不存在公义的惩罚。王如果不采取公义,不能惩罚这些恶人,就表示王“无权,无能,无力量”。那就不是王了。所以,公义的惩罚,是必须的。但却是被动的,根据人的行为来决定,不是王单方面的决定。不可主动,也绝不会主动。

若不根据人的行为,主动的无缘无故地杀害人惩罚人,就没有公义,也没有慈爱,就是暴君,就是滥杀无辜,就等于是魔鬼了。只有魔鬼,才主动地害人。

这里,我把主动和被动的重要区别,和大家提起,使大家对神的法则和作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从这件事上,你看到,神是不是喜悦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呢?

而人灭亡,能不能归咎给神,说成是神不愿意拯救他们呢?

从这个比喻(其实更是历史事实),你能说神主动凭主权决定,不希望某一些人得救吗?在接受救恩这件事上,你觉得,人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责任呢?不是说人有没有功劳,人没有功劳,但人有责任。

 

——提问——

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绝不可主动提起,不可主动要求的?大家可以回应一下。

 

 

第二段 2215-22节,以纳税给凯撒来试探主

22:15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

22:16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 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

22:17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22:18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

22:19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

22:20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

22:21他们说:“是凯撒的。”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 神。”

22:22他们听见就希奇,离开他走了。

 

本段经文,也记在马可1213-17,路加2019-26节,

我们参考平行经文,综合解释。

 

根据路加福音20:19-26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奸细就问耶稣说:“夫子,我们晓得你所讲所传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乃是诚诚实实传 神的道。我们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耶稣看出他们的诡诈,就对他们说:“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 神的物当归给 神。”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路加福音记这件事,紧接着“凶恶园户的比喻”,表示公会势力,已经无法容忍主耶稣了。实在因为惧怕百姓用石头打死他们,才不敢当场下手拿住耶稣。

所以叫几个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来,装作好人。

这几个人,可能是生面孔。在前面未曾出场过。他们以为主耶稣认不出来。这几个人先说一堆恭维的话,口蜜腹剑。

素昧平生的人,若过度谄媚,你就要谨慎了。因为接下去,就会让你进入圈套了。一些客套话,或礼节性的称赞,当然与事无碍。但那种谄媚都是别有用心的,居心叵测的。

但主耶稣是智慧之子,一眼就看出来。

用智慧的方式,一句话就把这个难题解决了。而且没有任何的把柄留给他们。

 

“我们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若回答不可以,就是反政府的死罪。

若回答可以,就是犹太人的叛徒。

 

他们想不到,主耶稣竟然先让他们拿一个银钱出来,上面的像和号是谁的。然后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 神的物当归给 神。

——向凯撒,是尽人间的国的公民本分。

——向神,是尽神儿女在神国的本分。

 

我们说过“三个国度”,我们属于神的国,但我们也要向人间的国,尽正当的本分。这种复杂的身份,以神的国为第一位,人间的国为第二位的次序安排和选择,就可以正确处理了。

主耶稣的智慧,在凡事上,给我们榜样。

 

 

你听了今天的信息,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2021.4.2 王明恩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恩典论坛管理员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