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在葡萄园作工的比喻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七十四讲
2021-08-30 16:37:17
797次阅读
0个评论

在葡萄园作工的比喻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七十四讲

 

201-16 葡萄园的比喻

 

读经:太201-16 葡萄园的比喻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注: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这段经文,只有马太福音记载。历代解经者认为这段经文,深藏着奥秘。

我们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

主耶稣讲这个比喻,就是为了说明和解释1930节和2016节的内容。

1930节“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2016节“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我们在第六十一讲《麦子和稗子》里,曾提过:

解释比喻时,要抓住这个比喻的核心和关键,而不需要逐字逐节的去解释上面的每一个细节的比喻含意,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确定比喻中的细节对应在哪些方面。否则,就容易引出“灵意、寓意、私意和随意”的解释,不再是按正意分解,而偏向推理演绎的讲故事、编情节,以满足人的种种好奇心了。那是不严谨的。

和解释主耶稣的一般教导一样,抓住重点,辨别当时的说明举例。找到必须应用的内容,和不必应用的内容,就合格了。

我们抓住了这个比喻的核心和重点,把比喻的正意告诉大家,就完成了对这个比喻的解释任务。

 

主耶稣的每一个比喻都有重点和所指,就是他说这个比喻的用意。

有些他自己解释了,有些他亲自点明了主题,而细节就让你自己去回味。这也属于文学艺术带给人的独特之处。主耶稣的那些较长的比喻故事,也算文学作品了。

有一句话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性让无数的人为之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对这部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主耶稣那些较长的比喻往往都有故事的情节、人物、对话和场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或说明某方面的天国道理。而不再是“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味无穷、津津乐道的含意。这是智慧的老师,懂得用具体形像化的故事来补充教导的效果,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枯燥的理论。

今天的许多课堂教育,大量采用视觉教材,媒体课件,都是相似的目的。为了达到教导的最佳效果。

 

为什么在解经的时候,必须避免引出“灵意、寓意、私意和随意”的解释呢?因为这样的解释,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亮光和理解,未能将经文的正意解释出来,就极不严谨。

那为什么自己读经的时候,允许你个人的心得、亮光、理解、领悟、体会,出现“灵意、寓意”呢?因为人的心灵不是死板、僵化的。个人读经的目的是结合自己的需要,得着造就。

而解经的目的,是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按照正确的释经原则,把圣经的话解释的“纯正、全面、准确、标准”。

每个人都应该读经,有亮光。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轻易站在“解经和教导、宣讲真道”的位置。这需要严格的训练。

 

 

这个葡萄园作工的比喻,主耶稣亲自总结的就是这一句:2016节“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所以,这个比喻的目的,肯定就是为了说明这个规律了。

 

总意确定之后,我们再来解释具体的词汇,便于理解这个比喻的故事内容。

 

“天国好像”是主耶稣讲比喻的通用开头,表示以下的内容,是关于“天国”的一些道理,不是一般的内容。

 

“时间”有清早(早上六点),巳初(四,早上九点),午正(十二点),申初(下午三点),酉初(有,下午五点)。五个时间点。

——原文这里:巳初是第三小时;午正是第六小时;申初是第九小时;酉初是第十一小时。从清早开始计算。

清早的人,是最早进入葡萄园的。酉初下午五点的人,就接近下班收工了。再干了一个小时,到下午六点钟收工。

 

“进葡萄园作工”,在比喻里用到“葡萄园”,从旧约开始就很普遍,新约也是。你可以理解实指葡萄园,就是作工。或喻指以色列人服事神,或喻指跟从主的人服事神服事基督。这不是重点,我在解释比喻时,不会将每一个细节对应到具体的内容上的。

主人和清早第一批进来的工人,讲定了一天一钱银子。是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之下,双方甘心乐意在“契约”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雇佣的关系。根据摩西律法,打短工的工资是日结的。(申命记24:15要当日给他工价,不可等到日落,因为他穷苦,把心放在工价上,恐怕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

第一批工人,是按照“公义法则”。

 

从第二批起,工人都相信主人的承诺,所以没有二话,立即进来做工了。

“市上”的“市”〈字义〉市场、公共场所、街市。指劳务市场。讲比喻的时候,就有劳务市场,今天仍然如此。

主人在第三小时,第六小时,第九小时,第十一小时,到“市上”都看到还有闲站的人。没有人雇他们。主人就又叫进来,又叫进来,又叫进来。

最后在下午五点的时候,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从这里,你清楚看到,清早能进葡萄园作工的人,本来是有福的。他们有人雇,有工作,有工价可得。

——失过业的人,或屡次找过工作的人,就可以深有体会。历来都是“工作岗位少”,找工作的人多。所以,闲站的人多,等于找不到工作的人多。

——主人从清早招了工人之后,从这个比喻而言,今天应该不需要其他人手了。但为了怜悯那些闲站的人,就又把他们招进来。

——我们可以从“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这句对话,听见找不到工作的人,内心的凄凉悲哀。

 

所以,从第二批工人起,是按照“慈爱法则”。

慈爱法则中的做事,不再是事先和主人讲好工价,谈好条件。而是相信主人的承诺,也就是主人的“应许”,从九点及以后进来的工人,全部都相信主人的应许“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相信主人这句话,不再讨论工价,只管放心做工。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清早的工人,是以色列人。因为按照“公义法则”。后面的工人,是新约之下的人,因为按照“慈爱法则”。当你相信主的应许,你就放心为主做工,因为“所当给的,主必给你们”。跟从主、服事主,绝不徒然,必得相应的果子。

 

发工资:(8-10节)

为什么主人吩咐管事的,叫工人都来,却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给他们工钱呢?

——仍然出于“慈爱法则”。最后来的工人,是最贫穷、最艰难的人。所以他们能够一天到晚,站在“市上”劳务市场里,指望还有人出来,雇他们。按照常规,他们这一天不会再有人雇了,天都快黑了。但他们仍然守候着,直到真的等来了仁慈的葡萄园主人。所以,主人安排叫他们快快领了一钱银子回来,可能家中的妻小,都眼巴巴望着他们回去,买一点饼或食物,来度过今天呢。

 

清早的工人,“以为必要多得”,是出于贪心。明明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有“契约”讲定的,一天一钱银子。

 

埋怨:11-12节)

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这句话,出于自义。出于嫉妒。出于顶撞不顺服,不公义。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是自义。作工就是这样的,不然你不必作工。

“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是嫉妒,是不顺服主人的权柄。

 

答复和总结: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

 

这句话,证明了葡萄园主人:

一:有权柄安排自己的东西。

以弗所书1:11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得”或作“成”),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1:12叫他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

——神有权柄设立救恩。

 

哥林多前书12:7-11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圣灵有权柄分配各种各样的恩赐给教会里不同的人。

 

二:他所行的无不公义,无不慈爱。

对清早的工人,他所行的,是公义的。

对后来的工人,他所行的,是慈爱的。

145:17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

 

主耶稣的总结:

2016节“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A针对整个民族来说,犹太人本来在前,结果在后。

——罗马书11:25-26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新译本: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对这奥秘一无所知,免得你们自以为聪明。这奥秘就是以色列人当中有一部分是硬心的,直到外族人的全数满了;这样,全以色列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拯救者必从锡安出来,除掉雅各家的不敬虔的心;

 

B针对每一个个人来说,如果你自义、贪婪、嫉妒、不顺服神的安排、不甘心乐意服事,结果一定在后。

——上一讲,我们说过:你在前的,要继续在前。不然,你有可能落后。

你在后的,也要奋起直追,有可能在前。

 

关键是最后一句总结,主耶稣亲自点出比喻的目的。

所以这个比喻,不是在讲“得救”的问题,也不是在讲“得赏赐”的问题,而是在讲“进葡萄园里作工的态度问题”。

你想想,从前没有人雇佣,闲站的那种凄凉悲哀,现在基督用你,宝贵你,使你有机会服事主,你就要殷勤、忠心、全力以赴。不要和这个比待遇,和那个比薪酬。

你要相信基督的应许,服事主,绝不徒然。

——林前15:58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只要忠心殷勤,必有“公义的冠冕,为你存留”(提后48

 

我们抓住了这个比喻的核心和重点,把比喻的正意告诉大家,就完成了对这个比喻的解释任务。

 

——听了这个信息,你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我今天再把路加福音的一个比喻举出来,用解释比喻的原则,和大家学习一下。

路加福音1025-37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我们上一讲,也提过,年轻的官员,来求问主耶稣关于永生。主耶稣用摩西律法的标准回答他,是当时最标准的答案。避免引起这些宗教阶层的攻击、毁谤。

这句话是相对的真理,在旧约,是正确的。在新约,是不正确的,不全面的,不标准的,也不适用的。大家要记得。

 

我再用:解释比喻的方式,来解释一下这里的“好撒玛利亚人”

 

10:29-37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我们解释比喻时,要抓住这个比喻的核心和关键,而不需要逐字逐节的去解释上面的每一个细节的比喻含意,不需要去确定比喻中的细节对应在哪些方面。

这个比喻的核心和关键,是指出“每一位需要你帮助的人”就是你的邻舍。你去帮助这位需要帮助的人,你就是他的邻舍。

 

这个比喻中,被强盗打个半死的人,就是我们要去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邻舍,我们就应该有爱心去帮助他。

但这个比喻中,宗教阶层的祭司和利未人,都不愿意帮助他。所以,他们不把这个受伤的人当作邻舍。他们不是受伤者的邻舍。对受伤者,没有怜悯。

这个撒玛利亚人,却愿意帮助这个受伤的人,表示撒玛利亚人把这个受伤的人,当作邻舍,去怜悯他,救他。

这个比喻解释到这里,就把关键的核心和重点,解释出来了。

我们抓住了这个比喻的核心和重点,把比喻的正意告诉大家,就完成了对这个比喻的解释任务。

 

而比喻的故事里面,下耶利哥代表什么,强盗指谁,剥去衣裳代表什么,打个半死代表什么,及撒玛利亚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这个油和酒代表什么,带到店里,这个店,代表什么,店主代表谁,拿出二钱银子来,这二钱银子代表什么,都不需要解释。

你自己读经的时候,允许你个人针对以上的具体内容,有自己的心得、亮光、理解、领悟、体会和对照。

但解经的时候,就不需要逐字逐节的去解释上面的每一个细节的比喻含意,更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确定比喻中的细节对应在哪些方面。

但请注意,比喻故事中经文字面的含意,可以逐字逐节的解释,便于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但比喻故事中的那些“细节的比喻的含意”,对应在哪些方面,却可以避免解释。只要抓住重点和要点。

这样就可以避免引出“灵意、寓意、私意和随意”的解释,反而把这个比喻的关键所指、“核心内容”掩盖了。避免成了千人千个观点,莫衷一是,给初学圣经者,带去更大的困扰,避免使人不知道如何来应用这段经文的重点教导。

 

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我们要应用的教导是:要爱你的邻舍。谁是你的邻舍?每一位需要你帮助的人,你要去爱他们。

 

——听了这个比喻的解释,你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听了今天晚上的信息,你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2021.3.28 王明恩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恩典论坛管理员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