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论断、祈求就得着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三十一讲
肆:主耶稣三年半的工作:(4:12-20章)
山上宝训(讲道集)(5-7章)
5:1-12 论福
5:13-16盐和光
5:17-20 律法的成全
5:21-26 自义没有出路/自以为义只有死路
5:27-32圣洁与婚姻
5:33-37 不可起誓
5:38-42 不要以恶报恶
5:43-48 以爱待人
6:1-4 爱的实践
6:5-8 学习祷告
6:9-13 主祷文
6:14-15 要饶恕
6:16-18 要禁食
6:19-21 要积财宝在天上
6:22-23 心里的光
6:24 要事奉神
6:25-34 不要忧虑
7:1-6 不要论断
7:7-12 祈求就得着
一:不要论断
7:1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7: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7: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7: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7:5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本段经文,在路加福音6:37/38,41/42,同样记载,稍有差别。
6:37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注:“饶恕”原文作“释放”);
6:38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6:41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6:42 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我们参照平行的经文,尽量全面地理解意思。
先解释词汇:
“论断”在原文词典里,包括:
1)选择,分开,分辨
2)评断,表达意见,批评,挑剔,谴责
3)深思,考虑,审视
4)决定,提议,企图
5)(法院)宣判,裁决,交付判罪
这里说的“论断”即“定罪”或“批评”:
新译本是:“不可判断人,免得你们被判断。”
路加福音6:37:定人的罪。
01说话的场合:一般都是背后的,私下的,不是当面的。
02说话者的身份:非职权的人(就是这人本身没有这样的职权,本身没有权力去指责、批评、审判对方的)。
03所说的内容:符合事实,不是捏造坏话、毁谤、中伤、无中生有。对方确实有这些缺点和过错。但还够不上受公权力的审判。(如果问题很严重,早就有公权力的有关部门,来正式的执法,予以惩罚或审判了)但不一定伤害过批评的人。
04说话的态度:带着恶意,有骄傲、自义,往往是轻看对方,甚至蔑视对方的。没有“以爱待人”,没有包容、遮盖、怜恤的心。
05说话的目的:使人在群体中,招致他人的憎恶、讨厌,更不受欢迎。
06说话的结果:破坏了人际关系。帮助了魔鬼,不符合神儿女的身份。(因为神的儿女,是使人和睦的。不是使人纷争的。是赦免他人的,不是数算他人的种种缺点和恶行。更不是宣扬他人的种种不堪和丑事。)
这样一解释,我们就彻底理解。
连生气、发怒和骂人,都被主耶稣警告,会受到审判和地狱的火,何况怀着恶意定罪人,背后批评人,蔑视人,破坏人际关系,播撒不和睦呢?
雅各书4:11-12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雅各书把这种“论断、批评、定罪”定性为论断律法,不遵行律法。并且指出,只有神才有权柄批评和审判人。从说话者的身份角度,指出来,你无权批评、论断。所以,不可以批评、论断。
主耶稣是从:群体生活中,“爱人如己”的实践,来进行举例的。
本段的主题,中心思想,就是
太7:12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这一句,是总结,点题,强调生活中要“以爱待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就是旧约全书的总纲。
在看到他人有过错,有道德方面的缺点,也要:以爱待人。
就是:不可论断人。
我们要按照字面的本意,来遵行。
本段的举例是:
01不良后果: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在人际关系中,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些好说他人坏话的,也会被他人说坏话。整个人际关系中,无论教会群体,朋友群体,家族群体,同事群体,同学群体,社会的任何熟人群体,都是这样的。
你被人说坏话。那说坏话的人,也会被别人说坏话。人际关系中总是这样,替魔鬼制造着纷争。
——如果你从来不说别人坏话,无论当面,无论背后,碰到每一位熟人,都和他说恩言。你相不相信,在许多你熟悉的圈子里,提到你的时候,一定也很少有论断、批评。(我相信这是真的。有一个属灵的定律在里面)
“也必怎样被论断”除了以上的情况,也包括神会因为你说的闲话,而责备你。有时候心里责备(圣灵的感动)。有时候,你的长辈,父母,或你的牧师,或最知心,爱你的人,或你的配偶,会责备或提醒你。会和你说:不要说别人的坏话。
02社交规律:
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新译本是:你们用什么标准衡量人,也必照样被衡量。
路加福音6:38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这是神的公义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包括属灵和物质两个层面都有效。
——所以这也是社会规律的其中一条:“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同样,恶待他人,也就是恶待自己。
——我们一定要相信这条规律,并且正面的运用。就是积极地“以爱待人”。
有一句俗话说:“路上只可栽花,不可栽刺”,我母亲就经常提起这句话。
比喻在生活中应当多做与人为善的好事,不做有害与人的坏事。在共同的事业中,不要为他人设置障碍,多为他人创造好的条件。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我们教会在小组的聚会中,我大力地推动大家说“恩言”。向你的丈夫,儿女,家人,弟兄姐妹,朋友,邻舍,同事,碰到的人,多说恩言,就是:说造就对方的,有益对方的,赦免他的,宽容他的,给他光明、希望、盼望的话。真理的话,建造他生命的话,带他到正路的话,给他正确指引的话。就是主耶稣教导的话。
03假冒为善:
7: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7: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7:5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刺”(斑点,碎片,碎屑)指微不足道的小缺点,“梁木”是大缺点。两者比较,极其形象的说明,你看到的他人的问题,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而你没有看到的自己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人批评、定罪他人时,都站在自义的立场,似乎自己很完全,比别人远胜百倍。所以开口闭口,就批评、定罪他们。
主耶稣说,你在批评他人时,要先想想自己生命中的严重问题。除非你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你已经完全了,你已经得胜了,你才有资格,“去除你弟兄眼中的刺”,去帮助他成长,胜过这些缺点。而不是定罪他。
——我也经常听某些人,大肆批评他人。他的妻子就说,你有什么资格说别人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你和他一模一样。你不知道害羞呀。结果,那些人就不好意思再讲下去了。
主耶稣的举例,都是实实在在的。
当我们定罪或论断他人时,确实在许多方面,我们比他们更糟糕,更坏。
每个人都需要天父的救赎,都需要主耶稣的宝血遮盖涂抹,我们不要自以为义,而不去竭力追求,以至使自己的缺点像梁木一样,还没有去掉。
——提问——
你现在还常常有论断、批评他人吗?
尤其对某些你非常讨厌的,或者嫉妒的人,每次提到他们,是不是都没有半句好话?
——我们要不断悔改,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可再轻易批评别人。
——你有没有觉得,在批评论断时,自己确确实实是带着自义、骄傲和轻蔑的态度,没有爱心?当你的心回到天父里面,受到圣灵光照,就发现自己刚才又说错了。就要赶紧悔改。
——辨析——
如果你是某个群体或组织的领袖,有权柄的人,在你所在的群体里,你有没有公开批评,或私下批评(当着对方的面,或直接给他当面说,或电话里或微信里说)的权柄?
这样的批评,你觉得,是不是这一段经文所说的:批评论断?
——(不是)
提前5:20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
多1:12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多1:13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多1:14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多2:15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
弗5:11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
当面指出人家的缺点,是责备。不是论断。
主耶稣也经常责备门徒,为了训练门徒,更加成长。
另外,你觉得,如果有人把一些弟兄姐妹的不好的事情,是属实的,私下告诉牧师或有职权的人,为了造就这个人,或为了整个群体(比如整个小组,整个教会,整个同工团队,整个家庭)的整体益处,都是实事求是的说,也不带着自义去批判。这样可以吗?算论断吗?算不正常的告密吗?
——可以。不算。
二:
7:6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这句经文,要用修辞的角度来理解。
“圣物”“珍珠”都是美好的宝贵的。圣物指属神的物。珍珠,也可指神的教导,那些宝贵的属灵真理。
“狗”“猪”都是指不洁净的动物。也可以比喻刚硬、无知、愚昧、污秽的人。
彼得后书2:22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话在他们身上正合适。
用狗和猪,比那些假先知、假师傅、假弟兄、假信徒。
所以,这句话的正意,就是:在你说话,教导,做圣工时,都要分辨对象。
有一些对象,如果像狗、像猪那样,不仅不接受你的恩言,善意,践踏了美好之物,还会转过来咬你。
——现实生活中,或教会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一类的人?
这就是,要智慧行事。千万不能头脑简单,以为我有好意,给人好物,人家一定用善意回应。不一定的。如果你吃过亏,要懂得吸取教训。但不要灰心丧志停止行善。
三:祈求就得着
7:7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7: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7:9 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7:10 求鱼,反给他蛇呢?
7:11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7:12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这段经文,非常宝贵。
路加福音
11:9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11:10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11:11 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
11:12 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
11:13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几乎一模一样。但路加福音更详细。尤其最后一句,马太福音说:“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路加福音清楚指出,这好东西,就是:圣灵。
“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这段经文,太容易理解,就是:太6:7/8节的学习祷告,以及主祷文,和不要忧虑,只要信靠等教导的注释。
为什么我们祈求,就给我们,不拒绝我们呢;
为什么我们寻找,就可以寻见,他不躲开,藏起来;
为什么我们叩门,就给我们开门呀?他不装作听不见,不予理睬呢?
下一句,再一次强调:
7: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然后以人间的父亲为例。
7:9 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7:10 求鱼,反给他蛇呢?
路加多一句:11:12 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
太7:11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路11:13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为什么:我们祈求,就给我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我们开门。
——因为父爱你,因为他是你的父,你是他的儿女。
(我们在第二十六讲《学习祷告》里,强调过:蒙垂听在于天父的慈爱恩典)
你为什么会把好东西给你的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我们一定要记得,天父必垂听你的祷告,必悦纳你的亲近,必喜爱与你同住同行。
所以,我们要多多祈求他,要竭力寻找他,要放胆叩门进入他的殿里。
——不要有任何的顾虑,不要有任何的疑惑,不要有任何的害怕担心。
(我们在第二十八讲《主祷文b》里,特别引用雅各书1:17节,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这“美善的恩赐”指天父给的动作,他的动机和行动,是美善的。
这“全备的赏赐”指天父给的东西,他赐予的恩典是完美无缺的。
他给我们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叫我们因他得救,成为神的儿子。
他又给我们圣灵——内住作凭据;作保惠师引导成长;浇灌圣灵的恩赐,作服事的力量。
——所以,我们在基督里,在圣灵里,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天父的施恩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提问——
你觉得祷告和祈求,有什么差别?
(祷告,就是向神说话,是概指一切向神说话,大的总的范围。
祈求,就是向神提具体的要求,讨、要、把你的需要,要求,很具体的内容,向神说)小的具体的内容。
你在祈求中,心里最大的拦阻是什么?常常拦阻你的是什么?
——(疑惑、小信、担心神不给)
看了今天的经文,你的信心是不是大增?只要你所祈求的是正常、正当、正确的,就一定要有信心得着。就只管放胆继续祈求。
你觉得,重生得救之人,已经有圣灵内住,作为凭据,还需要祈求,有圣灵的充满吗?还要更多的得着圣灵吗?
——要。
——许多人只知圣灵内住,不知圣灵充满,不知圣灵更深更多的浇灌。
太7:11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路11:13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这两节经文,我们作为这几天背诵的经文。
最后:
听了今天的分享,你有什么最大的得着。
——知道放胆祈求,更新了许多祷告和祈求的观念。
2021.2.9 王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