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凡物公用”的现象,我们今天要如何看待?
2021-07-01 14:37:31
590次阅读
2个评论
使徒行传中记载了初期教会“凡物公用”的现象,我们今天要如何看待?历代的教会都必须要实行“凡物公用”吗?
原创 吴卫真 认信与传承 今天
使徒行传中记载了初期教会“凡物公用”的现象,我们今天要如何看待?历代的教会都必须要实行“凡物公用”吗?
   使徒行传4:32-37节是记载了初期教会中的一个彼此相爱的现象,那就是“凡物公用”。很多人将他们的田产都卖了,把所得的价银拿到教会,供大家的需用。这真的好像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但是,这段经文在教会历史中却被误解,让很多基督徒困惑,甚至闹出笑话。
这段经文所记的“凡物公用”的现象,是怎样被人误解的呢?误解的人认为,初期教会“凡物公用”,这是教会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一个教会是否合神心意,一个基督徒属灵生命是否合神心意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他们认为“凡物公用”是历代教会和基督徒属灵生命回归圣经,回归神的心意的一个重要标志;一间教会的属灵状态,一个基督徒的属灵生命状态要正常,要复兴,要合神心意,那就应该努力去达到“凡物公用”。
  这就成了很多基督徒的困惑。历代教会要想达到合神心意的状态,就要达到“凡物公用”?这太难了!不是吗?全家信主的家庭,也很难把自己所有的家产都拿出来奉献到教会,不是吗?何况今天还有很多基督徒,都是个人信主,家里的配偶和子女或者父母都还没有信主,他们怎么可能将家产都奉献到教会呢?所以很多基督徒都是望着这段经文叹息,觉得自己很亏欠,达不到这里的要求。
   关于这段经文中所提“凡物公用”的表现,在我们中国曾经有那么一个教派或者团体是做到了,那就是发源于山东马庄的“耶稣家庭”,创始人叫敬奠瀛。他就根据这里的记载,主张基督徒要“破小家,建大家”,不要有私有财产,要把财产都拿到教会来“凡物公用”。结果真的是成了一个大闹剧。关于“耶稣家庭”的错谬,有兴趣的肢体可以自己去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
(在此只简单提供一点关于他们的资料,引自百度百科:耶稣家庭是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基督教灵恩派宗教团体,特别以其基督教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团体生活模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基督教乌托邦运动。从1921年敬奠瀛(1890年-1957年)在山东省泰安的马庄创办其前身圣徒信用储蓄社起,到1952年被中国政府解散,前后共持续了30年时间,分布地域达到9个省份的127个地方,参与的信徒数以千计。链接:)
那么,这段经文中出现的“凡物公用”的现象,今天我们要怎么正确理解呢?我们今天要如何应用这里的教导呢?
  实际上,我们要解释圣经中的事件或者经文的教导,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解经法,也要明白经文的体裁;不能简单粗暴的使用“字句主义”的方式来理解经文的意思。
就拿这段经文来说,我们需要知道,使徒行传这卷书,是历史书卷,很多时候作者是如实记载初期教会中所发生的事件,并不是直接用这些事件来教导信徒,或者吩咐信徒要去遵行。
所以,这段经文是作者路加如实记载了当时教会中发生的一个现象,“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32、34-35】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我们要知道,当时耶路撒冷城中教会的背景是:五旬节那一天,从罗马帝国各处有很多敬虔的犹太人都回到耶路撒冷来过节,结果他们听到了使徒们的讲道,被圣灵抓住,“觉得扎心”,就悔改信主了;并且,他们受洗加入了教会,过着肢体相交的团契生活。甚至,那些从外地来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信主之后,就没有回自己原来的地方,就留在耶路撒冷城了。而他们开始离开家来耶路撒冷的时候,只是带了来回的路费盘缠,再多也不会多余很多。所以,当他们信主加入教会之后,留在耶路撒冷城,时间不长,带来的盘缠就用完了。而那个时候也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没有钱了,就找份工作,这样就有钱了。那个时候的耶路撒冷城,可没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没有赚钱的工作可以提供。所以时间稍微长一点,这些留在耶路撒冷城的外来的基督徒们的生活就成了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神的灵感动当地的基督徒们,将自己的房屋田产卖了,将价银拿到教会,供大家的需用。这纯粹是当时的一个特殊状况,并不是常态的教会生活必须要有的。
而路加只是如实记载了当时的这个现象,并没有在此受圣灵的感动来教导或吩咐他的受书人要照着这样的表现去遵行。
  而且,我们也要知道,虽然路加在这里的记载中用了“人人……都……”的表达,但这并不是说,当时耶路撒冷城中所有当地的基督徒,都将自己的房屋田产都卖了。因为第五章开始就告诉我们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妇卖田产奉献价银的时候,他们私自留下几份,受到彼得责备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彼得所说的:“田地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徒5:4】意思就是说,田地卖还是不卖,这是当时每一个基督徒的自由,并不是必须要卖;同时,卖了田地之后,价银要不要全部奉献,这也是基督徒的自由,并不是必须要全部奉献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妇之所以受到责备,是因为他们欺哄圣灵,是因为他们弄虚作假。他们卖了田产,将价银私自留下几份,但是他们拿着剩余的价银去教会的时候,却说自己奉献的是所有的价银!
  另外,十诫的第十条,神就禁止祂的百姓贪恋别人的田地和房屋,这里也暗示着神是允许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并不是必须“凡物公用”的。
  所以,我们要清楚,使徒行传这一段经文记载的“凡物公用”现象,只是当时的一个现象,并不是神要对历世历代基督徒的命令和教导。今天的基督徒,不是必须将自己的私有财产全部拿到教会才属灵,才合神心意;而只要按着神的心意积极、努力奉献就可以了
那么,这段经文的记载,对我们有怎样的教导意义呢?或者说,我们要如何应用这段经文的原则呢?
   我们从这段经文的“凡物公用”现象中,应该要看到的是初期教会中的基督徒们,他们彼此相爱、彼此相顾的心。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弟兄缺乏的时候,会毫无吝啬的、会很慷慨地将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奉献出来,帮助缺乏的肢体。而这一点(也即彼此相爱)的原则是历世历代的教会和基督徒都应该去遵守的。
    今天,当我们看到教会中有肢体缺乏的时候,的确需要我们有舍己的心,要积极、努力地奉献自己所拥有的金钱和物质来帮助那些缺乏的肢体,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但并不一定要卖了我们所有的财产。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你是如何认识这里的“凡物公用”的现象的呢?你明白圣灵在其中要教导我们的原则吗?你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如何践行“彼此相爱”的原则的呢?
  求主用祂的爱充满我们,用祂的圣灵充满我们,使我们也可以凡事按着神的心意而行,使我们可以荣神益人。阿们!

 
  他们既然是门徒,也受了洗,为什么还没有受圣灵?为什么保罗给他们按手之后,就有圣灵赐下来?今天我们每一个信徒受圣灵还需要被按手吗?
原创 吴卫真 认信与传承 今天
  他们既然是门徒,也受了洗,为什么还没有受圣灵呢?为什么保罗给他们按手之后,就有圣灵赐下来呢?今天我们每一个信徒受圣灵还需要被按手吗?
在使徒行传19:1-7,我们看到保罗在他第三次旅行布道的时候来到了以弗所;遇见了约十二个人,这些人虽被称为门徒,却只晓得约翰的洗礼,没听说过主耶稣的洗礼,这很可能是受了亚波罗的影响【参徒18:24-25】。
  我们在此看见这十二个人,被称为门徒,但是他们却不明白真道;而且他们只受了约翰的洗,还没有奉主耶稣的名受洗;他们没有受圣灵,也没有听说过有圣灵。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既然是门徒,也受了洗,为什么还没有受圣灵呢?为什么保罗给他们按手之后,就有圣灵赐下来呢?今天我们每一个信徒受圣灵还需要按手吗?
   虽然圣经告诉我们保罗在以弗所遇见了几个门徒,但是圣经也让我们看到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为他们连圣灵都没有听过,同时他们受的是约翰的洗礼,而不是基督的洗【1-3 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保罗说:“这样,你们受的是什么洗呢?”他们说:“是约翰的洗。”】,所以他们没有受圣灵就是很正常的了。因为他们还不明白真道,没有重生,当然就没有受圣灵。因此保罗就告诉他们关于基督的真理,告诉他们福音的基要内容也就是施洗约翰所见证的耶稣,于是门徒奉主的名受洗【4-5 保罗说:“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
b而因为保罗是使徒,所以保罗给他们按手,圣灵就赐下来降在他们的身上。为什么当时会有方言和预言出现呢【6】?这主要是要表明约翰的洗礼与基督的洗礼之间的差别。当然这两个洗礼之间的属灵实质是相同的,但是约翰是旧约时代最后的先知,他的洗礼是在为基督的到来作预备的,是预表基督的洗礼的;而以弗所的这几个门徒在基督都已经升天之后还是只知道约翰的洗礼,当然就不是正确的了。
今天我们每一位信徒受圣灵的时候是不需要被按手的,因为:
(1)按手使人受圣灵是使徒的特权,今天已经没有使徒了,没有人再有资格给人按手叫人受圣灵了;
(2)按手不是受圣灵的绝对和必须方式,不能作为现今教会的惯例。五旬节那天受圣灵的人都没有被按手,在哥尼流家里的人受圣灵时也没有被按手,而圣经告诉我们使徒给人按手叫人受圣灵是在特别情况之下才做的,例如撒玛利亚信徒【徒8:】和在以弗所的门徒【徒19:】,所以今天的信徒受圣灵已经不需要被按手了。
现今教会由于受灵恩运动的影响和误导,导致很多基督徒对圣灵的真理认识上有偏差,求主保守每一位属祂的真百姓,使他们都明白关乎圣灵的纯正真理,使他们都正确对待圣灵,也抵制灵恩运动的偏差与错谬,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阿们!

不要问我一生工作的果效有多大,要问我是谁的仆人。——司布真牧师
 不热心反对错误的人,不会多热心拥护真理。——莱尔

收藏 0 0
    2021-07-01 14:53:01
       
    马太福音
    13:54 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
    13:55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注: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13:56 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都是复数。
     约瑟和马利亚是生养众多的。
     1,不是天主教说的马利亚永远童贞。
     2,《雅各书》的作者雅各长老,是耶稣的亲弟弟。后来殉道。
    《犹大书》的作者犹大,不是卖主犹大,也是耶稣的亲弟弟。
    都在耶稣升天之后才信的。
    约翰福音7:3 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
    7:4 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7:5 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是的。基督徒是耶稣的弟兄姊妹,是按着信心说的;不是按着血统肉体说的。罗马书9:8 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 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我们的话语不应该是生硬的,而应是和善的,有智慧的,令人愉快的:“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象用盐调和”(西4:6)。我们的行为必须是信实的,坚定的:“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

    ~~布雷克牧师《理所当然的事奉》
       温柔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具有温柔的特性,他既不轻率也不迟钝。他的的确确能够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他有能力坚持自己的权利。如果这是上帝的旨意,并且他有这样的责任,他会这样做。但是,他是带着安静的迫切和自由,以一种高尚的方式来这样做的——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使他温柔的美德熠熠生辉。但是,如果有些事情是他可以让步的,那他就宁可让步,以免通过争竞来获得他的根本权利。
    ~~布雷克牧师《理所当然的事奉》
       舍己是发自温柔的心态。温柔的人不再考虑自己的愿望;他既不寻求,也不盼望满足自己的愿望。他已经舍弃了对虚无的尊荣、人间之爱、地位名利、以及这世上的财富的渴望。他并不想要这一切。当有人在这些方面向他提出挑战时,他何必为此争执呢?他何必为此发怒呢?这种心态反过来也能产生温柔。
    ~~布雷克牧师《理所当然的事奉》
       与温柔的人相处是轻松愉快的。温柔的人深受大家的喜爱,只要他还是温柔的,就不会有任何人恨恶他——尽管他会被某些灵魂卑鄙的人所嘲笑。他不会有很多反对者,即使属世的人也会为他辩护。人们会发现与他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分别之后,与他的团契会在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确信他是一个敬虔的人,而他们自己则不是。他们会因此渴望成为象他一样的人。

    ~~布雷克牧师《理所当然的事奉》

      

    贺尔恩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告诉我们怎样使用圣经注释。他说,圣经注释的优点有:
    (1)它们给了我们解释圣经的好榜样。
    (2)它们帮助我们解释困难的经文。但是他也警告我们:
    (1)不要以圣经注释取代自己的查经。
    (2)不要把圣经注释当作权威,成为它们的奴隶。
    (3)只选用最好的圣经注释。
    (4)它们解释经文凭人自己之臆测时,要格外小心。
    (5)使用原始的圣经注释,不要用那些经过后人改编的。

         王承恩牧师是改革宗的牧师,可以听。他也是圣经教师,培训门徒的。
    《圣道学房》三位校长: 校长:倪银州牧师,王承恩牧师,倪宏恩牧师。 《圣道学房》首届学员: 叶金宝,刘长伟,钟宏,张志广,李延生,陈世科,杨宁波,李春香,申红玉
        王承恩牧师男汉族      1974年1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1990年蒙恩1995年蒙召传道1997年接受改革宗教义1998年参加改革宗神学培训1999年至2000年在《改革宗神学院》就读。
       于2007年6月15日在改革宗长老会按立牧师
      至今著有《得救真理专题》《信心真理专题》《重生真理专题》《真正的复兴是什么》《实用讲道法》《实用释经原则》《实用探访专题》《实用主祷文浅释》《教牧书信段落图表》等系列1997年至现今------担任赛马教会负责人2008年任《同舟团契》执事2011年担任同舟《圣道学房》校长。
    2021-07-01 14:46:57
     【永存之道】 | 7月1日 世俗的忧愁
    广州圣经归正教会 微仆心语2 今天
    因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
    ——《哥林多后书》7:10
       所有人都会经历忧愁。因为罪的缘故,人从伊甸园被驱逐出来。天堂的大门在我们身后关闭,在我们的生命中用大写的字母雕刻下一个词语:“忧愁”。从此,灾难、疾病、逆境、挂虑、烦恼和悲哀穿堂而过,成了我们的人生常客。的确,生活不总是快乐的。

    《海德堡要理问答》的声明很正确,今生是一个流泪谷。是的,甚至当今的哲学家也将生活描绘成黑暗忧伤的。几乎在他们著述的每一页上,我们都能读到人类的存在总有各样的焦虑、厌恶、绝望、死亡、麻烦和顾虑。他们说,人生不过就是通向死亡的路。看哪,即使在我们这个奢华享乐的时代中,就算世俗的人也谈论忧愁。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疲乏、悲哀和破碎的雄心。众多的苦难在发生!人们默默地为个人的事伤痛,其他人却对此一无所知。最深的苦难可能是在无言中承受的,人们内心的想法并不会写在他们的前额上。许多人心中的伤痛,常常就藏在他们的欢笑声之中;甚至在满足的假象背后,忧愁仍然挥之不去。

       事实上,有两种忧愁。一种是世俗的忧愁,一种是神圣的忧愁。神圣的忧愁不同于世俗的忧愁。让我们看看以扫的例子。他的忧愁是一种世俗的忧愁。以扫非常忧愁。他已经成年,强壮、粗野,却跪在他父亲面前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因为他失去了本来属于他的祝福。“我父啊,”他说,“求你也为我祝福。”(译注:参《创世记》27:34

      以扫很忧愁,但这是一种世俗的忧愁。以扫不关心上帝的事,他不知道只有上帝才能赐下所有的祝福,他只关心自己的世俗福祉。他的关切不是为上帝,而是为上帝的礼物。这是一种世俗的忧愁。

      亚哈王也忧愁,因为他不能得到拿伯的葡萄园。他的忧愁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无心工作,只能被怒气驱使,不计代价地想要得到那因得不到而让他忧愁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世俗的忧愁。

    拉结也是忧愁的,她的忧愁如此深沉,甚至拒绝受到安慰。她的忧愁是因为她没有孩子。“你给我孩子”,她对雅各说:“不然我就死了。”(译注:参《创世记》30:1)这也是一种世俗的忧愁。

       如果你将祝福给以扫,他会满足;如果你将葡萄园给亚哈,他的泪水就会擦干;如果你将孩子给拉结,她就不再忧愁了。这都是世俗的忧愁。世俗的忧愁让人流下的泪水,也能用世俗的东西来擦干。当兴盛代替了灾难,健康取代了疾病,世界就会满足。世俗的祝福就是他们的满足。这是一种世俗的忧愁。

    但是神圣的忧愁是另一个不同的故事。神圣的忧愁催生的泪水,不能被世俗的事擦干。神圣的忧愁是一种寻求上帝的忧愁,是对主的渴望。这是一种蒙上帝喜悦的忧愁。上帝记念这样的忧愁,并把他们的眼泪装进祂的皮袋里(译注:参《诗篇》56:8)。

      资料来源

    《永存之道》(EverlastingWord)
    彰显福音为中心的每日灵修经典;揭示幽暗,带来安慰,激发感恩。

    作者:法兰斯·贝克(Frans Bakker)

    翻译:晓秋

    出版:圣约出版社有限公司

共2条 1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