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针对《关键对话》进行讨论。其中头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华人教会里我们常避开关键对话而是背后说话?华人文化的倾向于避免公开对话解决冲突,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面子问题。在华人文化中,顾及面子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可能会避免公开表达自己意见,以免说错话自取其辱。或是公开批评他人,让冲突表面化,令他人尴尬。华人重视和谐与集体主义。在冲突中,人们可能会尽可能维护表面的和谐关系,而不是把解决问题放在优先。华人文化常常不直话直说,而是使用暗示,或透过第三者传话来表达思想和感情。这可能会导致误解,让冲突更加恶化。另外,华人社会非常重视权威和等级制度。人们可能会因尊重权威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而避免公开说出反对意见。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我们一般不擅于在关键时刻,与不同意见者进行清晰有效的沟通。
圣经中曾经出现几个关键对话的范例,首先是教会面对割礼派宣称,外邦人信主之后仍需要按照摩西律法受割礼、遵守犹太人传统的洁净礼仪。保罗将这争议带到了耶路撒冷的众长老之间,他们决定开耶路撒冷大会,让争议的双方陈明意见。会中有几样宝贵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不任凭冲突在教会中扩大,影响教会合一。公开地让双方陈明意见,并让众人在圣灵的带领下做出判断,这对教会将来宣教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使徒们在争议过程中,他们静默无声,仔细聆听正反双方意见的表达。此时正是圣灵在众人心中引导的时机。最后,在意见充分表达之后,并没有议而不决,雅各以他身为耶路撒冷教会长老的地位,出来为这次会议作出结论,并且他清楚说出,决议是圣灵与众使徒所作出的,意思就是圣灵在使徒心中动工,引导他们达到一致的意见。决议符合圣经中先知的预言,并且顾虑教会中存在不同传统的会众,为维持教会不因此冲突而分裂,他宣布仍然维持四项犹太人最关切的洁净礼仪。这决议维护了福音的纯正,不受割礼派扭曲,同时也顾全了教会的合一,不致为礼仪的问题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