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五经不是摩西写的?(驳斥“底本说”)
转自;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Bible-defense/S_JEPD.htm
张逸萍
所谓“摩西五经”(Pentateuch),就是圣经最开头的五卷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有时又称为“妥拉”(Torah)。
它们之所以称为“摩西五经”,因为它们都是摩西写的,至少这是传统的观点。但是近代的神学家们认为五经是不同的人写的,而且成书日期比传定期来得晚。这就是“底本说”(Documentary Hypothesis),通常归功于一位十九世纪的德国神学家尤利乌斯·威尔豪森(Julius Wellhausen)。
为什么从前的人都错了?可能吗?有证据吗?
一些先声
在威尔豪森未正式提出“底本说”之先,当然已经有人对圣经质疑(日光之下无新事)。而且其中一些被认为是“底本说”的先声。
(1)创世记36章的一系列以东王
十一世纪的 Ibn Yashush 是希伯来文法学家和圣经评论员。他写了一篇名为《Yi ki》的圣经评论。书中表示以东王的年表(创世纪36∶31-39)是在约沙法王时代的人写的。例如他认为,「哈达接续他作王。这哈达就是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的。」(创 36:35)和「以东人哈达兴起,作所罗门的敌人。他是以东王的后裔。」(王上 11:14)是同一个人。[1]
若Ibn Yashush知道今天的考古学发现,他会很失望,因为「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实在已经有一系列的以东王(创 36:31)。
以东早被考古学家们认定在外约旦(TransJordan)的南部。主前13世纪时代,已经有人居住,耕种土地,似乎非常繁盛。[2] 但那却未证实是摩西时代的文物。(亚伯拉罕约在主前2000年,摩西主前千四百年左右。)现在,神让考古学家把真相都挖出来了!2019年有一个考古学的开凿,声称圣经中的以东王国,比学者们以前认为的,要古老得多。 实际上,它甚至在古代以色列形成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就像《创世记》-所说的那样。[3]
(2)神有不同名字
之后,一位法国医学教授,Jean Astruc,留意到,上帝在五经中,有几个名字。有经文使用“ YHWH”(雅威Yahweh,后演变为耶和华Jehovah),有使用“ Elohim”(上帝)。他根据他认为是创世记文本的特征,绘制了一些平行的栏目,并将经节分配其中。他宣称这是摩西最初的写书的方式。后来的抄写员把它们混在一起,成为今天的圣经文本。[4] 这样的见解可以说是“底本说”的雏型。
关于上帝的不同名称,请见下面的分析。
再经过更多对圣经没有信心之人的批评之后,威尔豪森的学说,被冠名为“底本说”,他本人亦被视为这假设的奠基者。
威尔豪森是一位19世纪的神学家。他最代表性的作品应算《 Prolegomena 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在其中他提出了“底本说”假设的确定性表述。 它认为摩西五经的起源,是从四本原本独立的文本修订而来,这些文本可追溯至传统认定的作者摩西之后的几个世纪。直到今天,威尔豪森的假说一直是五经研究的主要模式,此后其他圣经学者参加研究该假说,在摩西五经中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5]
底本说
经过一系列的学者的“高等批判/想象”,一个复杂的“底本说”便出现了。
威尔豪森从藉著分析五经的文字、神学、政治的风格,鉴定了四个作者:[6]
1。J(Jahwist):使用“YHWH”为神的名字的地方。这是最早写成的五经部分,是犹太宫庭的文士写的。建议是主前九世纪左右撰写。
2。E(Elohist):使用“Elohim”的段落。在上帝向摩西揭露自己的名字为“YHWH”之前使用。这是北国以色列被虏之后写成,所以是主前八世纪左右。
[于是威尔豪森建议有“R”(编纂者,redactor)。甚至 有说:第一个编纂者结合了J和E,约于主前750年,成为JE。 第二个编纂者将JE与D和P结合在一起,最终于主前400年,形成为五经。[7]]
3。D(Deuteronomist):申命记,有时也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上下、列王上下。在第一圣殿的后期写成,即主前六世纪初。
4。P(Priestly):祭司的资料,使用“Elohim”和“全能的神”(El Shaddai)为神的名字。这些文件是第二圣殿时代,犹太人回归之后的犹太祭司的写作。所以是主前5-6世纪的写作。
理论家们使用什么办法,达至这样的构想呢?[8]
1。拆开经文:他们找出什么地方似乎是分开的或不连续的,把经文分成一截一截的片段。
2。重建:分析检查五经的片段,根据相似之处,把它们重新组合。例如,创世记二章4-25节的创造记载,和出埃及记36-40章会幕的建造,又和利未记的律法,有很多相似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神学思想,所以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最终圣经批判家得出“JEPD”四个作者。
3。决定材料来源的日期:要决定远古文件的写作日子期当然不容易。但是,例如,他们会猜测,「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创 12:6)必然写在迦南人入住并离开之后,所以这经文是约书亚之后写的。
根据研究员的主观意见,将一本书或文章切割成一段一段,再根据他的意见,又没有任何其他证据,进行重新组合。有多可信?研究员恢复了本来的面貌?还是制造了一只怪兽?
路易斯(C. S. Lewis)所说∶「过去,有一些英国学者将《亨利六世》(Henry VI)切割为六位作者所写,并各分配一部分归他们。 我们现在不这样做了……除了神学之外,各地都对怀疑论本身,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9]
现在让我们再详细调查“底本说”的藉口:
上帝的名字
既然“底本说”最基本的藉口之一是:使用“Jehovah”之处是“J”作者写的,使用“Elohim”之处乃出自“E”作者手笔。那么,上帝有不同名字是什么意思?支持两个不同的作者吗?
(1)这两个希伯来文字的意思不同: Elohim ('elohiym, SN:0430)是:神性、众神、男神、女神、独一的 (真) 神。Jehovah (Yehovah, SN:3068)就是耶和华。上帝的名字「雅威」,犹太人尊称为「上主」。是写型(Yahweh或雅威) 和读型(Lord,上主) 两个字的组合而成。(请参考《诚实辨明圣经真理》第二章「上帝和 的名字」“耶和华名字的由来”一段的解释。) 既然这两个字的意思不同,怎么能限制每一个作者用一个字?(2)我们看见,尤其是创世记,这两个字出现在同一节经文。
例:「……在耶和华[Jehovah]神[Elohim],造天地的日子……」(创 2:4)相似的地方甚多。如:创2:5,7,,8,9,15; 3:1,8,9;出3:4;撒下7:25;代上17;17;代下1:9;诗84:11;拿4:6等等。
有没有可能这么多的经文都是由两个不同作者混合著来写?每人各写一个字,然后
合成一句?
“底本说”的支持者反驳说,「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出六3)说明在摩西在荆棘火焰遇见神之前,以色列人从未知道“耶和华”这个名字。既然创世记有很多“耶和华神”的字眼,可以证明有编纂者。(“编纂者“是一个很方便的藉口,可以解释任何事情!)
对犹太人来说,“名字”代表整个人的独特处。参:「要〔寻求〕那造昴星和参星,……命海水来浇在地上的〈耶和华是他的名〉。……我要把你们掳到大马色以外。这是耶和华,名为万军之神说的。」(摩5: 8, 27)。(请参考《诚实辨明圣经真理》第二章「上帝和 的名字」“上帝的名”一段的解释。)所以,出埃及记六章3节的意思是,以色列人未曾认识上帝的大能。
(3)“J”里有“E”,“E”里有“J”?
研究“底本说”的人发现:有“Elohim”出现在他们定为“J”的段落(如:创31:50);又有“Yahweh”出现于“P”的段落(如:创17:1);“Yahweh”在“E”的段落(如:创21:33)。[10]
如此不一致之处,岂不是揭露了理论没有实际的证据,只不过是凭空的推测?难怪他们必须抬出一个“编纂者”。
(4)圣经作者使用 Yahweh 或 Elohim,有其含义。
Umberto Cassuto曾经是意大利佛罗伦斯的首席拉比,希伯来文教授,最后是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圣经研究主任。他是五经文学研究的奠基者。[11] 他应该是最有资格在这方面发表意见的人!
他说,Jehovah和Elohim两字有不同含义。例如圣经常说“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是一个城市,但是,它不等于任何城市。若只说“城”,就不如说“耶路撒冷城”那么能引起人的记忆和情操。然后他指出这两个字在预言、诗篇、智慧书等等不同文体中的用途。[12]
最后他结论说:名字的使用规则,植根于古代东方人的文学传统,和整本圣经,甚至圣经后的希伯来写作,都一致。所以,“底本说”的这争论点毫不扎实。[13]
正是如此,试想,三岁的“小大卫”的妈妈有时叫他做“小天使”,有时说“小魔鬼”,是因为“小大卫”有两个妈妈?
文字风格
除了神的名字不同之外,威尔豪森也鉴别了一些不同的写作风格(包括但不限于词汇选择),他认为可用于区分文字的来源。 J开始于创二章4节,叙事风格生动而丰富;E则开始于创十五章,没有那么生动,比较抽象;P的语言简洁而有法律味道。[14]
他曾经举的例子中有一个是关于割礼的。摩西遇见耶和华,耶和华想要杀他,所以西坡拉就拿一块火石,割下他儿子的阳皮,说,你真是我的血郎了。(出4: 24-26)将这个叙事,和创世记十七章的亚伯拉罕受令于神,要他的子子孙孙都受割礼,两段文字相比较,发现他们的风格十分不同。威尔豪森结论说,我们可以鉴别后者属于“P”。[15]
这是一个凭普通常理可以反驳的论点!鉴别不同风格是非常主观的,而且同一个人常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如果我到主日学去,和一群小孩子讲故事,然后我去教长者主日学班,即使是讲同一个大卫杀歌利亚的故事,我所用的语言当然会很不同。事实上,很多作家都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文字。例如,我们都知道,路易斯写了非常严肃的文学作品,他也是有名的小说家,甚至写儿童小说,他也是诗人和基督教护教学家。这些写作必然显出不同风格。我们可以说有十个八个路易斯吗?
让我再举一个例:加州有法律,规定在汽车上的司机和乘客,都要扣上安全带,否则罚款。在法律上,这规则叫做「Vehicle Code 27315 VC – Mandatory Use of Seat Belts in California」[16] ,全文约三千字,可以自行欣赏。但是,在高速公路的*牌上,它只写著“click it or ticket”。相信大家都猜到原因。请问,我们可以说,这是来自两个不同政府,甚至不同时代的规则吗?
Cassuto说,这些语言学上的差异的一般规则,可见于每一个希伯来作者和每一本希伯来书籍。所以,不能证明什么。[17]
重复(平行经文)
除了上帝有不同名字和不同的写作风格之外,拥护“底本说”的人,也常常找到圣经里有一些似乎是重复的 ,甚至有矛盾的地方,以支持不同人的手笔。这些问题,已经在我们常见的“圣经难题”中看见了。
在“底本说”未正式被接受之前,一位十二世纪的西班牙拉比Abraham ibn Ezra留意到五经中有一些经文,似乎不可能出自摩西的手,包括他在申命记的结束时,写及自己的死。[18] 怎么可能?这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批评圣经人士常提出的藉口。请见:「申34:5-6,摩西怎么可能写及自己的死?」,已经解答了。
之后,“底本说”的拥护者常提出一些圣经难题。他们说,摩西五经中有部分故事重复了两次之多。其它故事亦有矛盾之处。所以证明是不同作者所撰写,后来的编纂者合拼成书。(方便的编纂者又来了!)
重复陈述,不见得必然是出自两个作者。没有什么规则则定,一个人不能重复他自己的话。无论文字或谈话亦然。这一点是普通常理可以回答的。保罗说:「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加5:21)。两个保罗?
试想,有没有人能说,“我妈妈从不重复她的话”?相信这样的妈妈不存在!为什么妈妈们都那么唠叨?岂不是为了怕孩子忘记,所以重复,又为了怕孩子不重视,所以强调又强调。当妈妈重复她的话,甚至用词不同时,我们可以对她说,“你是我的另一个妈妈”吗?
Cassuto对这些“重复”的经文也有评论。在检查了“底本说”学者所提出的证据之后,他认为它们虽然看似重复,但都「有其特有的意向」。所以,这也不是一个强而有力的证据。[19]
平行经文有矛盾
若说这些重复的叙述中有矛盾,不如说它们是互相补充。请见「四福音的记载不是互相矛盾,是互相补充」,同样原理。但是有一点不同,四福音出自四位者,书中明确声宣。五经没有表示有不同作者,而且宣称是摩西所写,所以更应是“互相补充”。
现在让我们来检查这些“难题”:
1。创世记第二章重复了第一章。解答:「创2:4-5,创一章和二章的创造记载重复,但不同?」和「创1:23,2:7,先造动物?先造人?先造男后造女?同时?」这正是Cassuto讲的“各有其意向”。
2。对洪水和挪亚方舟的质疑很容易回答。请见:「创6:19,创7:1-9,进方舟的动物,一对?还是七对?」和「创7:12,创8:3,洪水有多久?」。
3。亚伯拉罕从什么地方起步到迦南?已经有答案:「创11:31-32,徒7:2-3,当亚伯兰被召,他住在哈兰?吾珥?」。 小心读经便知。
4。创12:6似乎暗示不是摩西所写。请见:「创12:6,摩西怎么可能知道迦南人后来被赶出?」但上帝能知道未来。
5。亚伯拉罕和以撒都在人面前称他的妻子为妹子。请参考:「创12:12,亚伯拉罕和以撒为什么把妻子当妹子送给人?」。请不要冤枉他。
6。摩西提到“但”这地方,他不可能知道,证明是后人写的。请见:「创14:14,摩西怎么知道日后分给但支派的地?」。这是两个地方!
7。当神告诉亚伯拉罕,他将得儿子,谁在笑?请见:「创17:17,18:12,21:6,当神告诉亚伯拉罕,他将有儿子,谁在笑?」的解释。笑有不同种类。
8。两次为同一口井命名“别是巴”?请见:「创21:31,26:33,两次为同一口井命名别是巴?」。有何不可?
9。摩西不可能知道以色列人日后有君王?见:「创36:31,摩西怎么可能知道以色列人日后有君王?」。他早给君王留下规则。
10。约瑟被卖给谁?。见:「创37:27-28,约瑟被卖给谁?以实玛利人?米甸人?」。参考圣经其他地方,便知道。
事实上,今天无神论者和反对基督教的人,常用来质疑圣经的话题,很多都来自这些本来应该为圣经护航的神学家们!
“底本说”的其他谬误
“底本说”的藉口不仅很容易攻破,它还有很多其他谬误。
(1)圣经的见证
虽然批评圣经的人不同意,我们可以引用圣经的话来支持摩西五经的作者是摩西。他们大概说,这是循环。但是,假若连圣经都不认五经的作者是摩西,我们就不必考虑了。所以先让我们看看圣经怎样表示:
(a)五经的见证
出 17:14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
申 31:9 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
等等
(b)旧约的见证
书 8:31-32 ……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
拉 6:18 ……是照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
尼 13:1 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
等等
(c)主耶稣的话
约 5:46 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著我写的话。
等等
“底本说”说:圣经撒谎!耶稣也撒谎!
(2)考古学反证它
近一两个世纪,自由神学家们对圣经提出的很多“高等批判”(Higher Criticism)理论。神已藉著现代考古学的发现,回应了他们,尤其“历史批判”(Historical Criticism),并推翻很多学者所提出的质疑。
1。文首“以东王”的考古发现,叫“底本说”的一个最早的藉口推翻了。这就是一个好例子。
2。高等批判者说,利未记的律法,对摩西时代的人而言,是太进步了。这些律法应该是主前500年左右,或更后写的。但是,1902年,考古学家们在巴比伦找到雕刻在一块七尺高的石碑上的“汉摩拉比法典”(Law of Hammurabi)。它比摩西早了几百年。于是证明其他文化早有很精细的法律。后来又在叙利亚发现“罗贾瓦”(Ras Syria)石板,是主前1400-1350年文物,上面也有很多和摩西律法相似的条例。[20] 上帝叫批评者哑口无言了。
3。从前的批评者认为赫人是神话中人。早在19世纪,考古学家已找到他们。这事已经是普通常识了。甚至维基也说最早的石碑,显示他们最早在主前17世纪已经存在。[21] 就是说,他们出现于摩西五经,是完全合理的。
4。“底本说”的支持认为,亚伯拉罕有骆驼伴随,是一个疑问,因为骆驼在亚伯拉罕,甚至摩西之后很久,才被驯化。[22] 但是今天的考古学家找到很多文物,证明骆驼早被被驯化。「在亚伯拉罕时期之前,骆驼出现在主前三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23]
5。批评者说,圣经提到亚伯拉罕和摩西的时代,该地已经有非利士人。但非利士人直到主前1200年左右(在摩西之后)才进入迦南沿海地区。[24]
上帝也再藉著考古学家回答了这圣经难题。虽然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非利士人是主前13世纪和12世纪初的“海人”(Sea People)。有一队探测队
于1985-2016年间发掘了古老的非利士人城市亚实基伦。发现了从石器时代(主前4000年)开始,跨越六千年的考古遗迹。他们从坟墓中发现了三个青铜器时代的人。 其中两个个体的放射性碳年代为主前1746年至1643年和主前1622年至1522年。[25] 所以证明了亚伯拉罕和摩西时代的人,已经和非利士人相遇了。
事实上,还有很多考古学推翻“底本说”的例子。
(3)通不过逻辑思考
· 摩西五经反映了主前十五世纪的埃及社会和当代的社会风俗习惯。难道是“编纂者”蓄意欺骗?
· 五经完全没有提及耶路撒冷的名字,可见不是后期作品。犹太人怎么不提耶路撒冷?除非那时还未有这个城市。(请不要说,“编纂者”将它删去。)
· “底本”的数目可以永无休止。为什么只有“J/E/P/D”四个?所以后来的学者各按照这路线,假定其他的分段和分派作者的做法,可以有更多这些虚拟的“摩西”们。
· 以风格或用字为根据,是很薄弱的证据。更应该说,这是个人主观意见。
· 这些理论全属推测,没有任何实质的根据。完全没有历史记载、考古学、实物为旁证,见证“J/E/P/D”各部分的书写或开始!所以到今天,它仍然被称为“假设”(hypothesis)。
· 从“编纂者”可见其荒谬。整本圣经和以色列人的历史,都没有“编纂者”的观念和实例。神在圣经中多次说不可在 的话上有所加添,所以不可能日后有编纂者。圣经中没有提出神默示编纂者的观念,只有默示作者。
· “底本说”忽略圣灵的工作。也极度轻视先知的工作,认为这些人的信用甚低,甚至有如骗子。
(4)“形式批判”的错误
这样对圣经的质疑是从哪冒出来的?
历史上的基督教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然而十七、十八世纪科技开始发达,一般人的态度也开始变为“科学万能,理智至上”。于是神学也随之改变,“高等批判”便出现了。其中的“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又叫“文体批判”(Literary Criticism)乃从圣经文体种类研究,它也涉及作者和日期。我们通常看见批判者喜欢把写作日期延后,和喜欢怀疑传统鉴定的圣经作者。“底本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理论。
顺便一提,传统批判(Traditional Criticism)乃形式批判的一旁支。它研究口传怎样被记录为圣经的历史。所以“底本说”文献常常提到它。据支持者说,以色列人先祖的故事,是经过多年的口传,才被搜集成书;所以老早已经变质了。学者希望找出,口传的说话是怎样慢慢变质的,于及口传和圣经的记载有什么出入。由于口传既不能实证,也不能反证,结果,他们没有什么定论。无论他们有什么理据,都非常薄弱。
说到底,“底本说”和其他高等批判观念,都在摇动人对圣经的信心,叫人怀疑,圣经是不是神所默示的,可信不可信。
虽然“底本说”非常流行,但是我们看见不少反对的意见:
从前犹太人的意见
(1)以斯拉和尼希米
按照“底本说”,摩西五经最后部分“P”是犹太人回归之后的犹太祭司的写作。那就是以斯拉和尼希米时代的事情。这两本书有什么表示呢?我们看不见有提到他们的祭司撰写圣经的任何部分,反之:
「……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拉 3:2)
「……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尼 8:1)
就是说,他们证实了摩西是五经的作者!
(2)玛克比人(Maccabees)是主前二世纪的人。所以他们的年代,比“底本说”猜测中的五经成书的时间接近。他们怎么说呢?
在《玛加伯下书》,当时的以色列人祈祷说「求你按梅瑟[即摩西]的话,将你的百姓栽植在你的圣地里!」(1: 29)后来「青年人就说∶……我只听从梅瑟给我们祖宗立定的法律命令。」
再次,我们我们看不见任何好像“底本说”的暗示;反之,有支持摩西为作者的含义。
(3)《塔木德经》
《塔木德经》(Talmud)乃犹太拉比们讨论五经中的犹太律法的依据。此经表示摩西在西乃山得到神的律法,写下来。五经就是在他们之后在旷野的39年中,神给摩西的。摩西记录了他的核心教导,就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些书就变成今天犹太圣经的一部分,也是基督徒圣经的一部分。[26]
(4)约瑟夫
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历史学家:约瑟夫(Titus Flavius Josephus)。他的《犹太古史》(Jewish Antiquities)可被视为当时犹太人历史的“正典”。当他论及摩西时,他说:摩西对人的形成的陈述,和创世记的创造记载一样。[27]
然后,约瑟夫又说:「摩西提供五经中摩西律法的详细总结,尤其是申命记。」「他发表他为祭司们所写的所有的书,还有……十诫……」,「他写下这些祝福和和咒诅……」[28] 总而言之,约瑟夫完全肯定五经是摩西写的。
现代人的意见
一位拉比和教授 Dr. Joshua Berman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是否真的有可能从诸如《塔纳赫》(Tanakh,圣经的律法书和先知书)之类的公认文本(received text)进行反思,并在没有任何外部佐证的情况下,重新建立其先前的发展阶段。」然后他列举很多“底本说”用以辩解自己的例子的错误。[29]
拉比Shlomo Cohen说:「举证责任不在于信徒,而在于选择除掉上帝(如果可以的话)的宗教人士。 ……它们未能证明自己的案件。圣经批判是可怜的学术藉口,可惋惜的学术,任何基于它的人生哲学都是糟糕的。 」[30]
一处的天主教网站: 这假说的起源不是合理的圣经解释 ……随著考古研究的发展,我们发现的所有内容都继续证明了摩西和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所处的复杂而有文化的社会。因此,不必重视“底本说”。[31]
一位基督徒考古学家「“底本说”必须被丢弃.」[32]
著名的护教学家麦道卫(Josh McDowell),在写成名著《铁证待审》(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之后,再来一个后续《More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书中花了很长的编幅,共13章,记录很多反对“底本说”的声音。[33]
《真相系列》的作者安克伯(John Ankerberg)在一系列的电视节目中邀请嘉宾回应“底本说”,并指出它如何被反驳了。[34]
Reformed Apologetics的Colin Smith 说 : JEDP理论,对旧约的学生或学者都没有价值。圣经学者的著作应该是文字本身,而不是假设的来源。[35]
UK Apologetics 的Robin A. Brace说:「一些自称是跟随耶稣的人已经沿用了将旧约分成这些(纯粹是虚构的)部分的做法,甚至夸大了摩西是否确实存在。 现在不需要这种怀疑了!」[36]
结论
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同“底本说”,但也有保守的犹太教徒和基督徒坚持传统观点:摩西写五经。还有有一些“骑墙派”小心翼翼地表示:无论谁是那位人的作者,都没能保正上帝不是最终的作者。[37]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底本说”多年来,阴魂不散。为什么呢?
1。人心是反叛上帝的,自古而然。越接近末世,越显得猖獗。
2。今天在大学教书的教授们必须有出版,否则饭碗难保。所以他们只需要将“底本说”增删修改,就可以有新学说了。所以我们看见这方面的“学术”文章曾出不穷!
3。胡里胡涂的信徒,还以为凡是新的理论,或者是名大学的神学系教授所发表的话,都是真理,至少更可信。
敬劝有生命的基督徒不要接受“底本说”,也要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任何“高等批判”理论。最后,信仰纯正的神学院不应该把它当作真理来教导学生们。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那里。这世上的辩士在那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么。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 1:19-21)
愿主快来!
[1] “Jewish Encyclopedia” (http://www.jewishencyclopedia.com/articles/8179-isaac-ibn-jasos-ibn-saktar ). [2] Werner Keller, The Bible as History: A Confirmation of the Book of Books (NY: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1957), p.143. [3] Ariel David, “Archaeology Confirms Book of Genesis on Israel’s Arch-nemesis, the Edomites,”18.0902019.(https://www.haaretz.com/archaeology/.premium.MAGAZINE-archaeology-confirms-book-of-genesis-on-israel-s-arch-nemesis-the-edomites-1.7855111 ). [4] “Jean Astruc,”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an_Astruc ). [5] “Julius Wellhausen,”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lius_Wellhausen ). [6] Umberto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entateuch (Jerusalem: Shalem Press, 2006), p. x, 8;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cs.umd.edu/~mvz/bible/doc-hyp.pdf ). [7] “Documentary Hypothesis,” Religion Wiki (https://religion.wikia.org/wiki/Documentary_hypothesis ). [8]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cs.umd.edu/~mvz/bible/doc-hyp.pdf ). [9] R. K. Harriso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9; reprint, Peabody, Ma.: Prince Press, 1999), p. 30 quoted in Colin Smith,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Graf-Wellhausen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aomin.org/aoblog/reformed-apologetics/a-critical-assessment-of-the-graf-wellhausen-documentary-hypothesis/ ). [10] Josh McDowell, More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the Christian Scriptures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1975), p. 128. [11]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book back cover. [12] Ibid., Lecture 2 “The Divine Name,” Lecture 3, “More About Divine Names.” [13] Ibid., p. 118. [14]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Hebrew Bible): Lecture 5 Transcript” (http://openmedia.yale.edu/projects/iphone/departments/rlst/rlst145/transcript05.html ); “Documentary Hypothesis,” Religion Wiki (https://religion.wikia.org/wiki/Documentary_hypothesis ). [15] Julius Wellhausen, Prolegomena 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 chapter 8, ‘Narrative of the Hexateuch,” p.168. [16] “Vehicle Code 27315 VC – Mandatory Use of Seat Belts in California” (https://www.shouselaw.com/ca/defense/vehicle-code/27315/ ). [17]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p. 118. [18] “Abraham ibn Ezra”,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raham_ibn_Ezra ). [19]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p. 119. [20] Ralph O. Muncaster, Can Archaeology Prove the Old Testament? (Eugene, OR: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2000), p. 31. [21] Wikipedia, “Hittit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ttites ). [22] MESA Community College, “Why Moses Did Not Write the Torah,” (https://www.mesacc.edu/~thoqh49081/handouts/torahclues.html ). [23] Megan Sauter , “Did Camels Exist in Biblical Times? 5 reasons why domesticated camels likely existed,” November 12, 2018. (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ancient-cultures/ancient-near-eastern-world/did-camels-exist-in-biblical-times ). [24] “Why Moses Did Not Write the Torah,” (https://www.mesacc.edu/~thoqh49081/handouts/torahclues.html ). [25] Megan Sauter, “Illuminating the Philistines’ Origins,” August 11, 2020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people-cultures-in-the-bible/illuminating-the-philistines-origins/ ). [26] Rabbi Aaron Parry,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The Talmud (NY: Alpha Books, 2004), p. 17-18. [27] Paul L. Maier, Josephus: The Essential Writings (Grand Rapids, MI: Kregel Publications, 1988), p. 20. [28] Ibid., p. 74. [29] Joshua Berman, “Addressing Biblical Criticism: A Critique of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aish.com/jw/s/Addressing-Biblical-Criticism-A-Critique-of-the-Documentary-Hypothesis.html ). [30] Rabbi Shlomo Cohen, “DOCUMENTARY HYPOTHESIS DEBUNKED: An Analysis and Biblical Criticis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9205816/http://www.pearlmancta.com/BiblicalcriticswrongRShlomoCohen.htm ). [31] Unam Sanctam Catholicism, “Deconstructing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 (http://unamsanctamcatholicam.com/history/historical-apologetics/79-history/472-deconstructing-documentary-hypothesis.html ). [32] “The History and Salient Points of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 https://biblearchaeology.org/research/founder-s-corner/2328-the-documentary-hypothesis ). [33] Josh McDowell, More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1975), Chapter 3-15. [34] The John Ankerberg Show, “How Was the Old Testament Written?” September 18, 2013 (https://jashow.org/articles/how-was-the-old-testament-written/ ). [35] Colin Smith,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Graf-Wellhausen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aomin.org/aoblog/reformed-apologetics/a-critical-assessment-of-the-graf-wellhausen-documentary-hypothesis/ ). [36] “THE 'DOCUMENTARY SOURCE HYPOTHESIS': Does Anyone Still Believe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www.ukapologetics.net/docu.htm )。 [37] 例:Tanakh Translation, The Jewish Study Bibl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11.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