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耶稣对祷告的教导
2020-10-08 12:45:48
642次阅读
1个评论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作“父啊”),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路十一1-13)

告是路加最喜爱的一个主题,呈现在耶稣亲身的榜样中与教导中,以及祂为门徒所做的祷告。这儿的段落包含耶稣祷告的榜样、祷文的典范、关于祷告的一个比喻,以及一个日常生活的描绘。没有人觉得祷告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透过耶稣的榜样与话语、并这位祷告的基督来学习。

祷告意味着跟随耶稣的榜样(十一1

耶稣教导这功课是在回应门徒们的请求,因他们看到耶稣祷告,而希望得到一些教导。他们提醒耶稣约翰也教导他的门徒们如何祷告。历史上每一个真正敬虔的信仰运动里,祷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人类的耶稣告诉我们,祷告对日常的人类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人类堕落最明显的景象,莫过于百姓平时不愿意向神祷告并赞美祂。对耶稣来说,祷告是这世界上最自然的事,也是每一天都会做的事(路四42上),耶稣身为人类的一切习惯,都是我们应当培养的。

祷告意味着作上帝的儿女(十一2

在给我们的祷告指引中,耶稣首先提到,藉着祂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我们在世界生活的每件事,都源于我们有上帝且认定祂为我们的天父;这事乃透过耶稣分享祂与上帝间的父子关系给凡跟随祂的人,才得以成就。许多人背诵主祷文却完全不认识其作者!

耶稣教导我们要祷告说“我们的父”,这提醒我们,祷告意味着在耶稣里成为上帝家庭中的一份子,并且不再只是私人性的祷告。

在一个过度强调个人主义的年代中,这是一个必要的纠正。最早的基督徒都委身于群体的祷告(参徒二42)。在教会悠久的历史中,几乎每一个伟大的属灵大觉醒与宣教运动,都是由一小群祷告的基督徒开始和延续的。

这种祷告意味着与神的亲密交通,这是耶稣祷文里令人感到赞叹与荣幸之处。“父”这个字来自一亚兰文(耶稣的母语),意思近乎充满情感又带着敬重的“爸爸”。虽然在圣经中也有向着耶稣的祷告(参徒七59;启廿二20),但一般信徒的祷告仍应向着圣父,视祂为我们一切恩惠的施予者,透过圣子耶稣这位使我们与神和好的中保,在圣灵的帮助之下,模塑我们的渴望与请求(参弗二18)。

祷告意味着把上帝的关注摆在自己的利益之前(十一2-4

正如我们称这段经文为“主祷文”,我们不是把它当“咒语”来使用,而是把它当作祷告的指引,好让我们的祷告能讨神喜悦,也帮助我们有正确的祷告心境。由于神是我们的父,而且我们已学习要爱祂敬畏祂,所以祂的关注与渴望是在我们的以先。确实,在一般公众与个人的祷告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就是,我们没有从上帝的关注开始,反而是急忙地先考虑到自己的好处。耶稣提供的祷告内容教导我们何为正确的顺序。当我们认真地考虑到神对世界的关注,我们就会更明白我们自己的益处。

·祈求神的名能得到尊崇。神的名代表他的所是、所行和他所说的一切。我们应当期待他的真理能遍及全世界,好驱散那些挡住他的荣耀且虚妄无知的乌云,好恢复人类对他的正确敬拜。

·祈求他的国降临。这国是指一种社会秩序,在其中人人不只称他为主,也发自内心地遵行他的旨意。这种秩序是现今历史的目的。它是耶稣所开启的,至终也会在他再来的时候全然地建立。此时我们可以透过自己在宣教上的努力,回应这项祈求。

·祈求神的旨意能被行在地上。道德上的沦落与自我中心证明了罪恶对这个世界的毁坏。而起标准就在天上的世界,那里有天使时时借着遵行神的旨意来尊荣他。我们祈求各地基督徒的生活与聚会,都能透过耶稣反应这种顺服上帝权柄的秩序。

·为日用的饮食祈求。这是我们为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第一个请求。日用的饮食不仅仅是桌上的餐点,它代表一切身体和物质上的正当需要。耶稣曾应许提供这些给凡以他为优先的人(参太六25-34,特别是33)

·求圣父赦免我们许多的过犯。这里代替“罪”的字是“债”,因为我们没有活出我们在基督里所受的呼召,而产生了每日的罪债。作为基督徒,我们的罪往往是疏漏了该做的部分,这项罪的结果就与行恶的罪一样悲惨(参雅四17)。而其他的人(包括基督徒)让我们失望就像我们让神失望一样,这应该是能帮助我们反过来去怜悯与饶恕别人。耶稣接着比喻来帮助我们饶恕别人,他使我们看见,别人得罪我们远远不及我们得罪神(参太十八21-35)。

·祈求能在试探及邪恶中保持刚强,因为撒旦是我们致命的敌人,他会试探我们像试探耶稣一样,要我们选择自我放纵和妥协这条容易走的路。耶稣的教导不是要我们祈求免除罪恶的试探,而是不落入魔鬼的网络里(参约十七15)。耶稣已代表我们胜过了罪,这是我们每次对抗罪恶的起点(参路四1-13,廿二39-46)

祷告意味着坚持(十一5-8

耶稣讲了一个令人开心的比喻,是关于三个朋友的。朋友A是主人,朋友B是客人,朋友C则是隔壁的邻居。这比喻是以邻居的角度来说的。一位旅人不预期的造访,且在三更半夜求援。主人家里没有东西能来招待他,所以向隔壁的朋友提出请求。朋友C会怎么做呢?一开始他拒绝朋友A,因为他和家人都已经上床,而起床对所有家人来说都很困难。“朋友”办不到的事,“坚持”却办到了。朋友A坚持的请求最终赢得朋友C的帮助,使C供应朋友B所需的东西。

在耶稣当时的文化中,好客是个金科玉律,任何不好客的事都是个严重的冒犯,特别是当对方有急难的时候。同样的,以持续的要求来使朋友尴尬也是可耻的事,因为这样一来双方都会失去了面子。然而耶稣在他关于祷告的教导中,他鼓励这种坚忍的态度,几乎达到一种无礼的程度。重点不在于上帝不情愿和倾听我们的祈求(别忘记上帝是我们的天父),而是他可能会考验我们,要看看我们对所求之事的决心和信心为何。

我们“如何”来到上帝面前与我们向他求“什么”是一样重要的。祷告需要正确的态度,正如所祈求的内容要正确一般。神儿女的内在生命是祷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毕竟,上帝是鉴察人心的。许多祷告会失败是因为求错了东西,或是错误的坚持(雅四1-10)。

祷告意味着祈求、寻找和叩门(十一9-10

接下来,耶稣以三种祷告来对应三项应许。我们若祈求,就能得到;我们若寻找,就能寻见;我们若叩门,门就会为你而开。耶稣所用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所以他所想的是经常的祈求、寻找和叩门。坚持的教导从比喻一路发展到这里。

但耶稣要我们明白,祷告中不是只有求而已,它包含了主动的参与(寻找与叩门)。祷告意味着出去找答案(寻找),并负责任地采取行动来发现神的答案(叩门)。我们经常祈求东西,却忘记要等候并为得到答案采取行动;而耶稣敦促我们要记得自己所求的,并以敲叩关闭的门来跟进我们的请求,以致发现上帝可能对我们的带领。这种充满决心的精神是神所尊荣的。没有这种精神,祷告变成一种形式;有了这种精神,祷告会变成一种持续与神的对话与关系,对从神而来的新事常保新鲜与敞开的心。

祷告意味着信靠圣父的美善(十一11-13

耶稣的教导是透过世上的生活来描绘天上的生活。关于祷告,他给的最后一项功课是诉诸普世父亲的习惯,就是按着孩子们所求的给他们的东西(例如吃的东西)好父亲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用劣质货危险的礼物来折磨孩子。上帝更不会刁难我们这些在基督里属他的孩子;他给我们的一定是我们所需的,且是更丰富的。

耶稣之所以能作这样的应许,是因为在这在上帝这位父亲“原型”中,看到了真正的父亲(参弗三14-15)。耶稣所反映的不只是犹太社会中供应粮食的父亲角色,而是全人类族群中的父亲。父亲的角色是多么必须、多么重要,他们与孩子的情感是建立在信任上。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父亲虐待、欺负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地不正常的现象。上帝这位父亲的样貌及所做的事,能指引我们如何在地上作一个父亲。

 耶稣总结圣父最美善的礼物,就是赐给他儿女圣灵。透过圣灵,神的百姓认识圣父与圣子(参约十四23);透过圣灵,我们从经验中认识到神慷慨地把一切美善都赐给我们(参林前二12);透过心中的圣灵,我们能享受、喜爱神在耶稣里所给我们的爱(参罗五5)。

因此耶稣鼓励我们特别要祈求得圣灵。这里的动词时态(现在进行式)再次地说明,我们一生都适合做这样的请求。没有任何事必“赐圣灵给我们”更讨圣父喜悦了;而我们也永不能说,我们对圣灵的需要已经够了。

在经过耶稣对祷告的一番教导之后,还有谁不愿意祷告呢?

(节选自作者著《字字珠玑:细读路加福音》P183-188,邬乐山,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

收藏 0 0
    2022-02-09 15:12:56

    因此耶稣鼓励我们特别要祈求得圣灵。这里的动词时态(现在进行式)再次地说明,我们一生都适合做这样的请求。没有任何事必“赐圣灵给我们”更讨圣父喜悦了;而我们也永不能说,我们对圣灵的需要已经够了。

    福彩双色球幸运飞艇幸运时时彩

共1条 1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