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教会怎么合一?
2021-09-03 15:09:25
464次阅读
3个评论
  教会怎么合一?(附语音)
原创 陈终道 金灯台微刊 9月2日
1. 你认为怎样才算教会合一?
2. 在基督里合一是什么意思?
3. 合一有无先决条件?我们可与异教合一吗?
4. 初期教会如何合一?
5. 怎样在实际工作上使神家同受益?
6. 我们应追求怎样的合一?
  在带领慕道查经的经验中,发觉许多未信主的朋友最常问到的问题之一是;基督教为什么不能合一?他们通常都会把各种教内外的异端混为一谈,又喜欢把别的宗教跟基督教相比,好比天主教只有一个教皇,为什么基督教却有许多派别呢?这最少可以表明,未信主的朋友对教会合一的注意不下于基督徒本身。
一.合一不是统一
  无论信徒或非信徒,讲及合一时,常问为什么基督教有这么多派别。可见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认为教会中有各种不同组织的基督教团体和会别之存在,那就是不合一。这种观念,下意识地以为把所有不同组织或会别都归并在一起后,就是合一了!但这是合一吗?不!这只可算为统一,不是圣经所说的合一。
   事实上基督教早已有过联合会协进会…等类的组织,都不成功,就算不断改换新的名目,新的机构,还是摆脱不了相同的路线,那结果也必同样地只有外表的“合一”,没有实质的合一。因为圣经根本没有叫我们在体制上或组织上合一,却告诉我们合一是圣灵的工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3)合一的心是圣灵所赐的,且已经赐给信徒。我们应竭力保守合而为一的心,而不是也不能创造一种外表的合一。这合而为一的心,基本上是因信徒同有了永生神的生命,出于同一位圣灵,同一位天父而有的。没有这种同一的生命,根本不能谈合一。没有任何人为的方法可以促成这种合一。

二.基督里的合一
    正如主耶稣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约一七:20-21)注意到第二十一节的“他们”指信徒,“我们”指三位一体的神。信徒不但彼此合一,且与神合一。这种合一岂是组织或体制的合一?这乃是属灵生命之合一,由圣灵借基督的救赎之恩所成功的。所有真基督徒都已领受神的生命,所以使徒保罗说:“…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3)由此可见:
1. 圣经所讲的合一,是在基督的生命里合一,是属灵的合一,不是组织上的合一。
2. 基督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十一至二十四节的祷告已蒙神应允,且由基督自己实现,因唯有祂能使我们同得神的生命而合一在一个属灵的身体里。
3. 圣经从没有要求教会在组织上“合一”。追求在组织与体制上合一,反会引起更多因合一意见之分歧而有的不合一。
三.先分别后合一
圣经中几处论合一的经文,都不是没有界限的跟所有的人合在一起。反之,都是有条件的,先分别后合一:
1. (约一七章)主耶稣将“那灭亡之子”与门徒分别出来,然后讲合一;又一再说“他们不属世界”(约一七:14-16),然后祈求“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17-23)。
2. (林前一二章)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讲论在基督的“身体”上合一,虽然身体上有各种肢体,却因出于一位圣灵的安排,仍属同一身体。身体只能将属于身体的肢体合一,不能将不属身体的肢体“合一”。凡是已经从一位圣灵受洗的,就同属一个身体了(林前一二:13)。但那些未从圣灵而生的,怎能合一到“身体”里?
  另一方面,信与不信,义和不义,光明和黑暗,基督与彼列,没有什么可合一的(林后六:14-17)。他们所需要的是分别,不是合一。
3. (弗四:4-6)使徒提出合一的七个先决条件:1) 一身,2) 一灵,3) 一望,4) 一主,5) 一信,6) 一洗,7) 一神,然后才讲论基督如何赐下使徒,先知,传福音的,教师和牧师,使信徒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在爱中增长。
   这些正面教训的,与圣经中好些反面的劝勉,要求信徒防备假先知(太七:15),不容让假弟兄(加二:4-5),分辨假师傅(彼后二:1),试验假使徒(启二:2)的教导,互相呼应,这证明:
圣经所讲论的合一,绝不是不分黑白的大混杂。

四.与异教能合一吗?
    若要基督教与异教合一,必先放弃基督救恩的特色,丢弃神为人所预备的救赎之恩,把基督救恩当作一般劝人为善的宗教道理,也必须否认基督是神人之间唯一的中保,独一的救主,这就与圣经好些明文的记载冲突(提前二:5,犹:24),还要放弃许多圣经中的基本要道。可以说,必须先放弃信耶稣,或是必须作一个按表面接受圣经的真理,实际上是无所谓信仰的人。
   中国的几个大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等,都可能合一,因为他们在民间迷信的原理上是相通的,以佛教与道教来说,人死后变鬼灵或神只,下有閰王,上有玉帝,在民间迷信方面是相同的。拜观音的人也可拜关帝,信八仙的人也可以信佛祖…他们都是把人神化了之后加以膜拜。
   天主教则把圣经中或教会历史上的伟人,予以神化,在原理上与民间迷信相同,所以这些宗教虽然在仪式上各不相同,但在精神上,原理上,已经是合一的,且在民间迷信的意识上,也已经不分彼此的了。但基督的福音真理,却不可能跟这些宗教合一,因独一的真神绝不由人升格而成,也不能与鬼灵合一。
  近年天主教号召教会合一,合一就是力量,合一对世界可以发生更大的影响力。但天主教放弃了教皇的宝座了吗?放弃向圣徒祷告,供奉基督受苦像和圣母像了吗?放弃数珠念经灭罪的教义吗?放弃了神父赦罪告解,炼狱,积功德赦罪种种背道的信仰了吗?没有,天主教照样持守异教信仰,却呼唤基督教跟他们合一,那是什么合一?那正等于我们在信仰上妥协,投降,以换取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或国际性的活动上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这就是传福音救灵魂的途径吗?若果真有人因看见教会在世界有大影响力而入教,那情形最好也不过像基督教被立为罗马国教,招收了许多为“吃饼得饱”的信徒而已!

.初期教会的合一
   基督教为什么会有许多不同的会别?因为从初期教会,神就没有用一种极权的统一的体制作为教会发展的方式,而是用各自发展的方式。例如彼得与他的同工自成为一群,向犹太人作工;保罗和他的同工成为另一小团体,向外邦人作工;后来巴拿巴与保罗分开,又各自作工,此外还有亚波罗也向外邦教会作工(林前一:12,三:6)。但在有关重要教义确立时,却同取一致意见(徒一五章)。
   到使徒时代晚期,年老的约翰,以慈父和长老的姿态训导信徒,全然属“家庭式”之教导,是生命的权柄,不是官职的权柄。在经济上有缺乏,却能共通互济(林后八:1-4);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范围,工场界限(林后一○:13-17),却在工作上互相承认,彼此印证(加一:18-19,二:7-8,彼后三:15-16)。既尊重各人从神所领受负担,又在工作上互相支持,虽然各有不同的事奉工场却又完全一样地高举同一位基督,多么美好而和谐。
   耶路撒冷的教会在真理上支持保罗应付割礼派的异端(徒一五章);保罗所建立的外邦教会,在经济上无条件的帮助耶路撒冷信徒(林后八,九章);保罗得力的同工西拉可以去帮助彼得(彼前五:12);而彼得的亲密同工马可(彼前五:13)也可去帮助保罗的工作(提后四:11)。可见他们工作各有界限和负担,岗位与职责分明,但心灵却合一相通。
    保罗离了马其顿到哥林多工作,而马其顿的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教会,都在经济上支持他在哥林多的工作(林后一一:8-9)。保罗既不为腓立比教会工作,也不是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宣教士,为什么马其顿教会要在经济上供给他呢?这不是职业与薪金的问题,是爱心的问题,爱神又爱顾神的仆人。
   注意:马其顿是穷教会,而哥林多是富裕的城巿,教会理该是富有的,保罗却没有接受哥林多教会的供给,反而由较穷的教会供给较富有的教会,这岂不是不公平么?但保罗宁愿接受马其顿较穷的教会之供给,也不接受富有的哥林多教会之供给,因为哥林多人虽富有却没有爱心,不是出于爱心的供给在保罗看来没有价值。马其顿教会虽贫穷却凭爱心供给保罗需用,保罗认为那才是从主而来的钱,因而接受。
   凭爱心,不理会会别而相通互助,正是使徒时代教会合一的精神,这种重视爱心的实际,而不理会世人的地位财富的态度,正是初期教会忠心神仆的高尚品格。

六.热心合一的检讨
   让我们先举两三个实例,考验一下我们对教会合一的热心是否正确?
1. 有甲教会信徒,因迁居关系要求转到乙会,两处教会都是纯正信仰的。但甲会牧者极力劝阻,后来那信徒终于不理会甲会牧师的态度,自己到乙会去聚会,结果甲会牧者因此责乙会暗中“偷羊”。
2. 有以粤语为主的A教会,因发觉一再有讲国语的人来聚会,于是开始用国语翻译。后来又因讲国语的人渐多,成立了国语团契,引起另一以国语为主的教会大大不满,认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其实该教会只有一个家庭偶尔去A教会聚会而已!但两个教会竟因此不和,互相攻击!
   这两个教会都是热心教会联合性事工,大力促进教会合一的。在这么小的事上,竟没有相互宽容的度量,在实质的事上经不起考验,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合一?
3. 有人带领一个查经小组,后来有一位较年长的弟兄也参加这个小组,这位弟兄很熟悉圣经,对整个小组很有帮助。但过了不久,那小组的带领人和另一两位弟兄都不欢迎他。理由是:他太熟悉圣经了,对“我们”的研讨不方便。有他在,我们发表的意见常要修正,这样会影响我们带领非基督徒参加这小组!
   这是多么令人啼笑皆非的“大道理”。查经小组理应欢迎熟悉圣经的人,竟反而拒绝明白圣经的人,那所谓的“研讨”要研讨什么?所谓带领非基督徒信主,是怎样信的呢?

.果真爱灵魂吗?
   如果我们真正爱灵魂,岂会单看自己带领的人信主欢喜,不也因别人领人信主欢喜吗?若别人信了主又在主里有长进,甚至比自己长进得更快,岂不更欢喜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造就一个人成为主所合用的器皿,不是三年五年就成功。这位弟兄多年在主里,才能对圣经有些成就,若真有爱灵魂的心,何以不爱这归主多年而在神的话语上有成就的人呢?许多时候,所谓爱灵魂,只不过是爱自己的工作成就而已!一旦发觉别人妨碍我的成就,便把他当作“外人”。这样是真爱灵魂吗?像这类同工在具体事上不能合作,反而不合理的排挤,甚至有设计陷害的,另一方面却高唱“联合运动”,岂非欺世盗名,自欺欺神么?

八.总结--我们应追求的合一
   圣经很明显认为纷争,结党,和各种妨碍合一的事,主要都是灵性问题,不是方法和制度的问题,我们应追求圣经所要我们追求的合一。
1. 追求真正从神生的经历(约一:12-14)。只有已经有永生神之生命的人,才可以与“凡从神生”的合一,才会爱从神生的(约壹五:1)。
2. 追求与一切同有神生命的人和睦合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一二:18)。既说“尽力”追求,可见信徒间之和睦,并非自然有的,是要付代价才得着的,但不包括放弃持守真理,向神尽忠的代价(所以说“若是能行…”)。
3. 承认所有已重生得救的人,都已经与我们同在基督的身体上,而基督的身体是已经合一的。身体的合一是事实上的合一,不是假设中将必合一,而是已经合一了,才能成为身体。承认我们已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必须在主前会面的一天,会使我们在肢体相交时,有更敬畏神的心态。
4. 追求完全高举基督十架,全心为主,不为自己。所有分争结党,勾心斗角,险诈恶毒的事,都是因为有私心,贪图教内的虚荣,体贴人意,不体会神的心意,这都与十字架福音的精义相背。
   保罗责备哥林多人分争结党之中,特别强调基督的十字架,他面对讲究学问,又自大自夸的哥林多人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向着这样的方向追求,才会使自己和教会灵性都增长,对主内心灵相通,保守合一的心灵,有实质的裨益。
收藏 0 0
    2021-09-03 15:28:27
      司布真牧师:    “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赛48:10)
      神所拣选的在祂看来都是好的。神挑选出蒙拣选的人,因神的选择我们被拣选出来,成为神的子民,这是无上的福份,胜于被选为国家的首长。既有这等的荣耀,即使需要吃点苦,也甘之如饴,就像犹太人为了逾越节羔羊的缘故,愿吃苦菜;我们也愿选择苦难的炉,因为那是神分配给我们的份。
      我们在困苦而非荣华富贵中蒙拣选,在熔炉而非皇宫中蒙选召。在熔炉中,我们气力殆尽,不再光鲜,美容尽消,甚至为人唾弃,然而永恒的爱却在其中暗暗流露,显明神的拣选。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情况,在许多艰难考验来临之际,神清楚显明祂的拣选与呼召,而我们也再次肯定自己的抉择:我们选择主做我们的神,并且祂也已经确切无疑地表明我们是祂所拣选的。
       今天若火炉被加热七倍,我们也不怕它,因为荣耀的神子要与我们同在火焰中行走。
       早上好,主内平安。悔改是指心意回转,是心归向神。浪子比喻中我们看到,浪子如果不离开父亲,他就不会有那种堕落的生活。浪子的悔改并不是改变行为,不是说我不浪费资财了,不做那些对不起父亲的事情了,而是我要起来,我要回到父亲那里去!所以人犯罪的根本是背逆神,与神关系破裂。悔改是恢复与神的关系,浪子若不醒悟,肯定没有好结果,浪子回家了,与父亲和好,浪子不但重得救恩之乐。父神因浪子的悔改心里是何等的快乐。

    2021-09-03 15:23:24
        
       司布真牧师八月二十七日(夜)
    经文: 我将我的灵交在祢手里。耶和华诚实的上帝啊,祢救赎了我。(诗篇三十一:5)
           一般圣洁的人,在死亡的时刻常常会说出以上的话。对于有信心的人,生和死的主题不在于他的肉身或他的产业,而是他的灵魂。灵魂是他的宝贝,灵魂若安全,一切都好了。必死的身体不能与灵魂相比。信徒能将他的灵魂交在上帝的手里,灵魂是从祂而来,是属祂的。祂曾经维持,现在也能保守,也惟有祂能得着。在耶和华的手中,万事皆平安。现在或是将来我们交托主的事必然有保障。安息在上帝的照顾之中,活着是平安的,死了就有荣耀。无论何时,我们都当将每一事交托在耶稣的信实手中。即使生命危在旦夕,即使反对者多如海边的沙,我们的心仍然安居,并因有宁静的安息之处而喜乐。「耶和华诚实的上帝啊,祢救赎了我。」救赎是信心的稳固根基。大卫并不像我们这般能明白加略山,但是现世的救赎已足以令他喜乐,永远的救赎岂不更深地安慰我们?过去的释放鼓励我们能有力地为现在求帮助。主过去行过的事,祂现在会再行,因为祂并不改变。祂忠于自己的应许,且恩待祂的圣徒。祂不会掩面不顾自己的百姓。
       “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14:28-31)刚开始时彼得能勇敢地在水面上行走,但不久因他看见“风甚大”,他就害怕了,开始下沉。他下沉是因为他的眼目离开了耶稣,集中在身边的风浪上,却没有专注在掌管风浪、给他应许的主耶稣身上。对基督徒来说,脱离恐惧的最正确的行动就是仰望神、信靠神。在困境中保持信心的惟一办法就是定睛在耶稣身上,而不是在环境上,更不是在自己的不足上。就如大卫所说的:“我倚靠神,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诗篇56:11)
    2021-09-03 15:21:49
      十字架与自我(宾克)
    宾克 寻访古道 昨天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
       在探讨这节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这句话中的一些词。“若有人”:指所有想与主耶稣同行,并且想聚集在祂旗帜下的人们而言的。“若有人要”:是一个分量很重的希腊词,它不仅指愿望,而且也指满有决心去达到目标。“跟从我”:如同一个仆人服从他的主人,一个学生服从他的老师,一个士兵服从他的长官一样。“舍”的意思是“完全地舍弃”。“舍己”:就是舍去人有罪和败坏的本性。“背起”:不是被动地去承受或忍耐,而是主动地去承担,积极地去接受。“他的十字架”:这被世人嘲笑、憎恨,但却是一个真正基督徒的显著标志。“跟从我”的意思是像主耶稣一样生活——荣耀上帝。
       这一经文的下文是最庄严,也是最令人感动的部分。主耶稣第一次向祂的使徒宣布祂将要蒙羞死去(参太16:21)。彼得大吃一惊地说道:“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祢身上”(太16:22)。这表达了世人对此事所持的态度。世俗的人所追求的是私利、自我庇护,“自我拯救”正是这种观念的概括。但基督的教义不是“自我拯救”,而是“自我牺牲”。主耶稣从彼得的劝告中意识到了这来自撒但的诱惑(参太16:23),于是祂立即抵挡这一诱惑。祂转身对彼得说,祂不仅“必须”去耶路撒冷受难,而且祂的每一个跟随者也都“必须”背起他自己的十字架(参太16:24)。在此,“必须”这一词所表达的迫切性在这两种情况之下是相同的。基督的十字架是罪人惟一的道路,但在生活中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基督徒呢?是不是世上参加教堂礼拜的任何教友都算基督徒呢?不是。是不是一个信奉公认教条的人?不是。是不是一个遵循一定行为模式的人?也不是。那么,怎样的人才是基督徒呢?基督徒是舍弃自我而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参西2:6),是担负基督的轭,并学习祂的温顺和谦卑的人(参太11:29),也是被召与上帝的儿子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林前1:9),现在与主一同顺服和受苦,今后永永远远与祂一同得赏赐和荣耀的人。属于基督同时又为自己生活是不可能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做错。主耶稣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7)祂一再声明:“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10:33)

       基督徒的生活以舍弃自我为开始,并以治死自我而延续(参罗8:13)。当主耶稣恩召保罗的时候,保罗的第一个反应是:“主,祢要我做什么?”(参徒22:10)基督徒的生活可比喻成“赛跑”。上帝告知赛跑者:“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来12:1)。“罪”是指热衷于自我,并且顽固地想要走自己的路(参赛53:6)。追随耶稣基督是摆在基督徒面前最伟大的目标、最终的归宿和最艰巨的任务。“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前2:21),而且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通向这伟大目标的路上有很多障碍,主要的障碍就是自我。因此我们必须舍弃自我。这也是跟随主耶稣的第一步。

    对人来说,舍己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舍己意味着完全否认人自己的义;意味着不再倚靠自己的行为换得上帝的悦纳;意味着完全地接受上帝的公义裁决。“我们……所有的义(即我们最好的行为)都像污秽的衣服”(赛64:6)。以色列在这点上失败了:“因为不知道上帝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上帝的义了。”(罗10:3)这与保罗所宣讲的截然不同,保罗说:“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腓3:9)。

      对人来说,完全舍己就是完全地舍弃人自己的智慧。“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18:3)。“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赛5:21)“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1:22),圣灵在一个人的灵魂中有效地运行福音是为了“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所以每一个基督徒应记住一句智慧的箴言:“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3:5)。

      对人来说,完全舍己就是完全地舍弃人自己的能力,意思是“不靠着肉体”(腓3:3),心甘情愿地顺服基督智慧的教训:“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彼得就是在这点上失败的(参太26:33)。“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由此可见,重视《哥林多前书》第十章12节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拥有强大属灵力量的秘诀在于:认识到我们本身的无能(参赛40:29;林后12:9)。“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提后2:1)。

      对人来说,完全舍己就是完全地舍弃人自己的意愿。没有得救的人会常常说这样的话:“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路19:14)。但一个基督徒的态度应该是“因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以此来荣耀主,侍奉主,讨主喜悦。舍弃我们自己的意愿,意味着要注意《腓立比书》第二章5节的劝诫:“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句关于舍弃自己的意愿的话,又在《腓立比书》第二章6-8节得到进一步阐述。《圣经》又告诉我们:“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林前6:19-20),这是一个实在的认识。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像基督的一样:“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祢的意思”(可14:36)。

       对人来说,完全舍己就是完全舍弃自己肉体上的欲望。曼顿(Thomas Manton)说道:“一个人的自我就是一打偶像”,必须唾弃这些偶像。非基督徒是专顾自己的人(参提后3:2)。但那被圣灵重生的人会重复约伯所说的话,我是卑贱的,我实在厌恶我自己!(参伯40:4,42:6)关于非基督徒,《圣经》这样写道:“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2:21),但关于上帝的圣徒,经上却这样记载:“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12:11)。上帝的恩典“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2:12)。

      基督要求祂所有的跟随者舍己,是指毫无保留、无一例外地舍弃,意思是:“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4)。舍己是要持续不断地去实践,而不是偶尔做做,正如《路加福音》第九章23节基督所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随我”。舍己应出于自愿,而不是出于勉强;是高高兴兴地去做,而不是勉勉强强地去行,如《歌罗西书》第三章23节所示:“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哦,那些把上帝的准则降低的人是多么地邪恶啊!那些自负地声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会被祂的准则所谴责,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只不过是那种随意的、只求肉体之欢的世俗生活!

    “   背起他的十字架”,这里并非把十字架当作一种信心的目标,而是指一种心路历程。当罪的罪债因主耶稣宝血的掩盖而被上帝赦免时,罪人也就因着信得到了称义的恩惠。但实际上,只有“效法祂的死”(腓3:10),我们才能享有祂钉十字架为我们带来的成圣果效。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真正把十字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它的法则指导下调整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才能战胜我们本性中那些根深蒂固的罪的势力。没有死就没有复活;没有“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4:10),也就没有实际的新生活。这“十字架”是基督徒的标志和证据。如何分辨一个人是否是主耶稣的真正追随者,不但要看他的信经是什么,而且要看他的“十字架”是什么。

       在《新约圣经》中,“十字架”代表的是确认无疑的实在。首先,它代表了世人的“憎恨”。上帝的儿子第一次来到世界不是为了审判,而是为了拯救;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救赎。祂满怀着恩典和真理来到世界。那时祂不断地服侍人:帮助需要帮助的,喂饱饥饿的,治愈有病的,释放被恶魔所附的,使死了的复活。祂满怀着无限的怜悯,如同羔羊那样温顺,那样清洁无罪。大喜的信息也随着而来。祂寻找被人赶出的,向穷人布道,但不轻视富人;祂赦免罪人。可世人又是怎样对待祂的呢?又对祂报以什么样的“欢迎”呢?他们藐视并且厌弃祂(参赛53:3)。于是祂说:“他们无故地恨我”(约15:25)。他们渴望流祂的血。他们不满足用通常的办法处死祂。他们要求把祂钉在十字架上。于是,“十字架”表明了世人对耶稣基督的憎恨。

       正如古实人没有改变过肤色,豹子没有改变过斑点一样,世人丝毫未变,他们仍公开敌视耶稣基督。因此《圣经》写道:“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上帝为敌了”(雅4:4)。直到我们离弃世俗的那天,我们才有可能与基督同行,才有可能与基督相交。要与基督同行,就要分担祂所受的凌辱。“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3)这就是摩西所做的(参来11:24-26)。我所行的越是与主耶稣相近,就越是被世人误解(参约壹3:2),就越被他们嘲弄和憎恨(参约15:19)。想同世人保持一致,又想同圣子相交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背负起”我的“十字架”意味着我将坚忍因拒绝“效法”这个世界(参罗12:2)而招致的仇恨。但当我沐浴于救主的微笑中时,这世间的非难又算得了什么?

        背起我的“十字架”意味着心甘情愿地把生命交托给主。对于恶人来说,主耶稣的死是他们操纵的谋杀;但对主耶稣本身来说,则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献身,把自己的生命作为祭献给上帝。同时,祂这样做也是对上帝的顺服。在《约翰福音》第十章18节里,基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为什么祂要这样做呢?紧接下来的话语告诉了我们祂这样做的原因:“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十字架是基督顺服的最完美的证据。因此,祂是我们效法的楷模。我们再一次从《腓立比书》第二章5节看到:“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在以下的记述中我们看到父所爱的子取了奴仆的形像,而且“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现在基督徒的顺服应当与主耶稣的顺服一样——是自愿的、欢喜的、毫无保留的、持续不断的。如果顺服导致了羞辱和苦难,指责和损失,我们一定不要退却,而是要像坚石一样去面对。   “十字架”不仅是基督徒信心的目标、门徒身份的标志,也是管理基督徒生活的准则。“十字架”代表着对主的服从和奉献:“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罗12:1)。“十字架”代表着为别人服务和遭受苦难。基督为多人舍弃祂的生命,所以祂的跟随者也应该心甘情愿地做同样的事:“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3:16)。这是基督受难带给我们的必然结果。我们被要求照主所行的去行,成为祂苦难中的同伴,在祂的事工中成为同工。因为主耶稣虚己(参腓2:7),我们也必须如此。因为祂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太20:28),所以我们也须如此。因为祂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所以我们也必须如此。因为祂总是为别人着想,我们也必须如此:“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来13:3)。“凡要救自己的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类似的话语我们还能在以下的经文中找到:太10:39;可8:35;路9:24,17:33;约12:25。当然,像这样的重复是为了让我们注意基督这一说法的重要性。

       借着基督的死,我们才能得永生,我们也必须如此做(参约12:24-25)。我们要像保罗那样能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徒20:24)。在这个世上为满足自我而活的人,会永远失丧他们的生命;而那些恨恶私利并且服从主耶稣基督的,将要保守生命到永远。

      一个年轻的、有着光明前途的大学生,响应主的呼唤,用自己的一生在印度的最底层居民中侍奉着主。他的朋友们说,“这是个多大的悲剧啊!是在浪费生命!”是的,“失丧”仅是就这个世界而言的,但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却会保守生命到永远。
共3条 1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