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人生的四大问题?
2021-05-29 08:59:58
426次阅读
2个评论
最后修改时间:2021-05-29 09:00:15
 人生的四大问题(第一讲)
原创 稳行高处en  稳行高处en  今天
请点击上面“稳行高处en”,关注公众号,
读经:创:3:9, 4:9, 18:9 太:6:21
第一: 你在哪里      ------解决你个人的问题;
第二: 你弟兄在那里  ------解决你人际关系的问题;
第三: 你妻子在那里  ------解决你家庭的问题;
第四: 你的财宝在那里------解决你价值的问题;
有人说过:“世界上什么地方有人,什么地方就有问题。”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人类是世界上所有问题的制造者,也是所问题的忍受者,同时在所有的问题面前,人又是无能为力,束手无策。面对人生问题的方方面面,人类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圣经告诉我们,解决你人生的问题必须靠着jidu的恩典,上帝的眷顾。让我们走进圣经真理,以圣经的角度,来解决你人生的问题。
、你在哪里------解决你个人的问题;
【创3:9】yehehua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
这是上帝对犯罪以后亚当的提问,从人称的关系上看,是在表达一种个人性的问题。这种提问性的表达,是对人类一种本位性的认知。这种本位性的认知结果,具备着丰富的代表性,是所有人类的在亚当里堕落的真实写照。
1、在罪恶的阴影里
【罗5:12】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罪从亚当一人进入了世界,因此,世界上没有一个义人,都在罪中堕落了。
此时的亚当已是犯罪的人,罪恶一旦进入人的生命里面,就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这就是罪恶的阴影。在这罪恶的阴影里,亚当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上帝,逃避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jidu的救赎,人类只能在罪恶的阴影里面度过自己漫长的人生。如:《逃逸的杀人犯》。
2、在罪恶的痛苦中
罪恶不但给人类带来心理的阴影,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亚当与上帝的隔绝便成了他最大的痛苦。人人都成了无家可归的浪子,这是关系破坏产生的结果。心里没有了ping安,喜乐,知足,安慰等等,这痛苦是何等的大呢?
人开始在追求物质钱财,地位名利,罪中之乐等等,来满足自己,就开始活在虚空之中,用今世感官上暂时的满足来麻醉自己,找不到真正的满足。
3、在自义的伪装中
人类有个通病,就是在犯罪以后,为了ping衡自己的良心谴责,和对罪恶责任的愧疚,想方设法地伪装自己;用外面的伪善包裹里面丑陋,就像当时的始祖一样,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做裙子,遮盖自己的丑陋和羞耻。如:《贪污犯的善款》。
人人都戴上了假面具,外面虽然道貌岸然,里面却是无比的丑陋与险恶,充满了诡诈与欺骗,如同粉饰的坟墓,里面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假冒为善,因为人人都在伪装,所以都看不到对方真实的自己。
4、在责任的逃避中
人不可能不犯罪,在犯罪以后主动地向上帝认罪,是最聪明的行动,承担罪的责任是对罪恶正确的态度;逃避责任是所有人消极变态的罪恶心理。
但所有的人都相信“报应”,这是神在人心里安设的良心,所起的作用,但所有的罪都不能逃脱神的审判;
【启20:11--12】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5、在上帝的寻找中
上帝呼喊亚当:“你在哪里?”是上帝对罪人的寻找,他在等候着罪人向他悔改,重新回到他的怀抱中,就如“浪子回头”。今天,上帝同样在向你呼喊,向你招手;“罪人哪!你在哪里?”
【路19:10】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6、在jidu的拯救中
上帝不但呼喊亚当,他还给亚当预备丰富的恩典。他用那流血的羔羊皮子,为亚当做成了衣服,遮盖了他的羞辱,使他不至于赤身露体。昔日羔羊的皮子乃是指向yesu十字架上的代赎,而jidu舍命流血的爱在这里代替了羔羊的皮子,他用自己的身体为我们披上了华美的义袍,遮盖了我们的羞耻;用他自己所流的宝血,涂抹了我们的过犯;担当了我们的罪恶,用他自己掰开的身体,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使我们靠着他,通向天堂,通向永生!今天,上帝向你呼喊;“你在哪里!”你应当回答说;“我在这里,我要进到jidu里,我要永远住在jidu里!”
我们首先建立好垂直面(自己与神的关系),然后才能建立好水ping面(人际关系)。一个给神关系不亲密的人,他给别人的关系也绝不会好。因此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首先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就是建立与神的亲密关系。

收藏 0 0
    2021-05-30 04:26:57
    真巧,今天这里是安息圣日,牧师讲道时也讲了上帝发出的四个问题,针对的是我们属灵的状况。
    创世记 3:9耶和华 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那里
    犯罪后的迷惘。
    列王纪上19:9他在那里进了一个洞、就住在洞中.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阿、你在这里作甚么
    害怕中的逃亡。
    约拿书4:4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么
    灵命的病态。
    约翰福音21:5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基督不离不弃的爱。
    2021-05-29 09:02:52
      对圣经做出个人回应的三个步骤?
    侯士庭  橡树文字工作室  今天
    橡树出版之【精彩书摘】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我们如何“让圣经经文真正地进入个人的生命”?今天的文章中,侯士庭引述克尔凯郭尔的观点,建议对圣经做出个人性回应的三个步骤,并提醒我们小心陷入盲目的“圣经崇拜”。
    斯多葛主义主张人首要的伦理任务是“认识自己”,诺斯替主义认为“要认出在人里面的上帝”,而克尔凯郭尔基于基督教教父的教导而强调:我们惟有透过“神话语的镜子”光照才有可能真正认识自己
       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单纯无邪地读上帝的话,因为在感官阶段的人,可能只是用圣经来强化自己当下周围的环境和自我利益;在伦理阶段的人,可能只是以圣经为古典作品,想显出自己道德和美德的高贵;或者,像在拉比的宗教传统中,人可能视圣经为持续的诠释过程中的多重层次,就好比治疗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分析。而这些都难以让圣经经文真正地进入个人的生命。
    《雅各书》1:22—27劝诫人“行道,不要单单听道”,克尔凯郭尔建议我们应遵从以下三个步骤,对圣经作出个人的回应:
    第一步:这不是指光看镜子,而是要看镜中呈现出的自己,因而我们受到挑战。
    第二步:凡是读到的经文,我们都要持续对自己说:“这是对我说的,说的就是我。”克尔凯郭尔认为不能单独面对神话语的人,就不是在读神话语。
    第三步:“如果你要从镜中看到自己而且得到真正的祝福,你一定不可以忘记自己的样貌;你不要作健忘的听者或读者。”因为说话的是上帝自己,我们就是要顺服他的话,要看清并认识我们自己和上帝,这样我们便能过一个由上帝塑造的生活。如此一来,我们所读的圣经就与我们“个人”有关联,而不是停留在审美、伦理或宗教的生活形态中。
       圣经中有一项主要的禁令,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出20:4—5)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套用克尔凯郭尔的比喻来说,我们若不是在拜偶像,就是在观看图像。他描述的感官、道德和宗教的模式都属于偶像崇拜,因为人从中只看得见自己——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价值、自我中心的生活。
       我们读经,很有可能只是以圣经来支持自己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甚至可称之为“圣经崇拜”,因为这也是一种偶像崇拜的形式。圣经(镜子)如果也这样用,就成了偶像,一种人造的、无声的、死的,而不是隽永的、活的信息。
       我们读经,很有可能只是以圣经来支持自己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甚至可称之为“圣经崇拜”,因为这也是一种偶像崇拜的形式。圣经(镜子)如果也这样用,就成了偶像,一种人造的、无声的、死的,而不是隽永的、活的信息。
    图像(icon)却不是自我的投射,而是启示,它带给我们超越自己之外的信息,以致我们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或审视它。正如马里翁(Jean-Luc Marion)所注意到的,图像能让可见的形象被不可见的“渗透”,因而指引人去看见超越它本身的意义。
       圣经中指偶像和图像的希腊文恰好形成了对比,Eidolon是指“所看见的”,其实就是已经看见偶像(oida);而每一个图像(eikon)却是从真像取得模板,就如保罗引用的——基督是“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西1:15)。虽然上帝是不可见的,但他的神性却透过基督所说、所做的一切彰显了出来。同样,圣经的经文也是图像,它是以“超越的形象”来见证超越的上帝。
      马里翁将圣经的经文比喻为“面容”,它是不容许人像“驾驭”理论知识一样去驾驭的,因为面容需要人去“辨识”它,如此一来,就需要人亲身接近以致认识。所以是否可以说,读经的目标是使人亲身学习、用生命去贴近以致认识基督的面容呢?最要紧的其实是在读经时能体会到基督的临在。你还记得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位门徒吗?耶稣亲自向他们讲经。
       圣经的经文向人显出的这一张面容,马里翁形容说:“当我们注视它的时候,它也面对面地凝视着我们,召唤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它。”更重要的是,不仅圣经指向基督,而且基督还是上帝之道的唯一“真正读者”。这就如同克尔凯郭尔说的:“圣经就是大道上的路标,基督就是道路。”

    (本文摘自《师徒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7月。)

共2条 1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